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調整準備金繳存範圍將整肅國內金融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11-08-31 08:26:05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訊/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通知,擬將商業銀行的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從9月5日起實行分批上繳。

  東方早報發表經濟學博士沈洪溥文章表示,這一舉措不僅會明顯收緊國內流動性,而且還會從根本上對目前國內金融環境發揮整肅作用。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作為重要的副作用,它還可能對廣受關注、極不規範的各種民間非正規金融活動產生“釜底抽薪”的效果。

  首先,該措施會直接大幅收緊流動性,效果相當於提升存款準備金率。此次將納入上繳基數的保證金存款將包含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三部分,如以各銀行7月末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的數據為基數計算,因銀行補繳引起的資金回籠分別為9月1513億元、10月2201億元、11月2201億元、12月826億元、明年1月1101億元,明年2月1100億元。據測算,這一政策的效果大致相當於未來6個月內上調兩至三次存款準備金率,對市場流動性的收縮效果將非常明顯。相對而言,本次資金回籠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收縮力度更大,據測算,中行需繳納940億元,建行需820億元,交行需677億元,農行需510億元,工行需492億元,可能對大銀行的貸款活動帶來明顯的抑製作用。

  其次,此政出台還帶有試探性色彩,可能將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對公開市場操作的替代作用。有研究認為,此次政策出台的時機顯得相對突兀,應該可能帶有對衝成本的考慮。一方面,主動調整匯率,使之趨於自由浮動,以及加強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方式的作用,雖是當前對衝外匯占款方式的兩大主流方向,但政策效果相對而言均存在短板。另一方面,補繳準備金的靈活性雖然相對較差,但在商業銀行備付金率降低至歷史最低水平的情況下,此類調控方式相對於公開市場對衝可能顯現出一定的成本優勢。基於此,此次政策也可被視作是一次探路之舉,可能意味著全新的央行幹預市場的政策思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