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專論:九二共識兩岸政治基礎 不容否認

http://www.CRNTT.com   2011-12-11 00:22:56  


“九二共識”作為1993年“汪辜會談”的基礎和前提,實際上是海協與海基會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明‘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電(作者 尹寶虎)自2000年陳水扁執政以來,台灣島內圍繞“九二共識”是否存在一直爭議不斷。陳水扁、蔡英文等綠營大佬利用各種場合反覆否定“九二共識”的存在。個別藍營人士和學者仔細翻檢“九二共識”的內容以及兩岸的後續言論,似乎對當時是否存在一個“共識”也不是那麼理直氣壯。到底有沒有“九二共識”?答案是肯定的。“九二共識”的存在乃是一個客觀事實,兩岸還在這一共識基礎上達成了16項協議和一些列新的共識。然而,何以會有人否認或不敢肯定“九二共識”的存在呢?筆者以為,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台獨”的政治立場,二是因為兩岸對“九二共識”所表述的兩個版本引起混淆。兩個原因都與事實和概念的複雜關係有關,前者是惡意利用這種複雜關係偷換概念,後者是被這種複雜關係所誤導。

  一、“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

  1992年3-4月間,海協會和海基會在香港就兩岸事務性談判中是否應遵循“一個中國”原則舉行磋商。大陸提出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主張一個中國是客觀事實,也見之於兩岸文件和領導人講話;兩岸交往中的問題是一個中國內部的特殊事務,可以考慮兩岸制度不同的實際,實事求是、合情合理地加以處理,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至於一個中國的涵義可以不涉及。台灣各界就此問題展開爭論。至8月1日,台灣“國統會”就一個中國含義作出結論,認為:兩岸雖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所賦予之含義有所不同,“中共當局”認為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台方則認為一個中國為“中華民國”。當年8月、9月,海協會分別通過負責人談話和兩會秘書長會面之機,表示肯定台灣方面關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但海協會秘書長也明確表示,不能同意台灣方面有關一個中國含義的解釋。

  1992年10月下旬,雙方在香港舉行商談,就一個中國原則的表述方式和內容提出各方方案。海協會在談判中提出5種表述方案,海基會則先後提出8種方案,包括5種書面表述方案和3種口頭表述方案。雙方隨後達成由台方提議並“經征得主管機關同意”的以口頭方式各自表述原則立場的共識。大陸方面表示同意。海協會於1992年11月16日致函海基會,提出海協會口頭表述要點,該要點包含有“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含義。”同時在該函中,海協會表示接受海基會所提的第八種口頭表述方案,該方案包含有“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對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基會於1992年12月3日回函,對此沒有表示異議;惟繼續堅持台灣方面對“一中”含義的理解依據“國統綱領”及“國家統一委員會”8月1日對“一個中國”含義所作決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