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族唱法”,四不像唱法?

http://www.CRNTT.com   2011-12-15 10:51:45  


“民族唱法是由我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愛好,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歌唱藝術的一種唱法”。——教科書上關於民族唱法的定義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訊/近年來,音樂界憂思“民族唱法”趨於邊緣化,以蔣大為為代表的部分歌唱家也指出“民族唱法”其實應該叫中國唱法,而長久以來被大眾廣為傳唱並接受的“民族唱法”無論從演唱方式還是歷史傳統上而言,用“民族”概括顯然有所不妥。

  一、民族唱法本身的三大疑問

  ——“民族唱法”大體有三個組成部分,西洋聲樂的發聲方法、部分地方戲曲的發聲方法和青海、陝北等幾個地區的山歌發聲方法。

  56個不同民族,同一種演唱方法?

  民歌和民族唱法,在人們的印象里是形影不離的伴生關係。而對“民族唱法”有好幾種解釋。比較堂皇的解釋是“民族唱法是由我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愛好,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歌唱藝術的一種唱法”。但“各族人民”的唱法本來就差距甚遠,江南小調的潛吟低唱怎麼和藏族唱法的高亢嘹亮能籠統得起來嗎?若拿所謂“民族唱法”去唱江南民歌《采茶調》、《茉莉花》當然也是一種表演,卻沒有江南風味。根據教科書上的定義,其中只有青海陝北等地區的山歌調比較接近傳統的、原生的本意,但這並不能代表“民族”——哪個民族都代表不了。

  百支“民族唱法”曲目中僅有不到二十首民歌,民族唱法是民族的還是“紅色”的?

  “民族唱法”和民歌的關係也很微妙。按理說民族唱法和民歌應該是關係密切的。但在代表中國音樂最高學府的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唱法考級曲目》開列的二百餘支曲目中,只有不到二十幾首民歌——江南民歌僅江蘇的《茉莉花》一曲,還集中在較低級別的備選曲目。而這二百餘曲目中最大一部分比重都是所謂的“紅色經典”。“民族唱法”又能說有多少契合民歌的民間性呢?

  民族唱法以西洋美聲為基礎,所謂民族唱法傳統性何在?

  更有意思的是,在民族唱法的所有定義中,每一種解釋都承認所謂民族唱法是“借鑒”了西洋美聲的唱法,難道超短裙印有大紅“喜”字就是民族服裝嗎?這也很值得懷疑。而西洋聲樂的因素,“各族人民”是怎麼“自己創造”的呢?這個所謂“民族唱法”既沒有傳統性,沒有民間性、原生性,那到底是什麼民族的?如何民族的?除此之外,戲劇唱法又怎麼會跑到各族人民自己創造的民族唱法里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