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百萬富翁”減少說明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2-03-01 09:27:47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中評社北京3月1日訊/香港文匯報昨天發表社論《香港“百萬富翁”減少說明什麼?》,社論說,香港“百萬富翁”人數因去年股市疲弱而減少,正反映本港的經濟結構過分倚賴金融業,市民的致富途徑離不開投資,導致“百萬富翁”人數以至本港經濟往往跟隨資產市場起伏而大起大跌。

  花旗銀行昨日公布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去年本港擁有過百萬流動資產的富豪人數為52.7萬,較2010年減少3.1萬。“百萬富翁”人數因去年股市疲弱而減少,正反映本港的經濟結構過分倚賴金融業,市民的致富途徑離不開投資,導致“百萬富翁”人數以至本港經濟往往跟隨資產市場起伏而大起大跌。本港在繼續強化金融業的同時,更須開拓和培育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讓市民既可投資致富,也可通過實體經濟增長和工資的增加而躋身“百萬富翁”行列。 

  由於受到歐債危機及各國相繼抽資等不利消息影響,去年環球股市出現一輪較大的調整浪,而港股更成為其中的重災區,恆指全年跌幅高達25%,連帶拖累不少持有股票的市民身家大縮水,本港“百萬富翁”的人數及資產齊跌,正說明股市暢旺之時,“百萬富翁”的人數及資產立即大幅上升,相反股市調整便會相應減少。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市民通過投資致富是正常的渠道,但港股對經濟的影響過大卻非健康的現象。 

  一直以來, 金融服務業佔了本港經濟最主要的份額,產業結構單一衍生出不少後遺症,包括市民收入兩極化、產業單一化、抵禦經濟風險能力降低等。而且,市民的資產增值過度倚賴股市上升,在外圍經濟造好資產市場好景之時固然是水漲船高,但當經濟突然逆轉,資產泡沫爆破之時,多少“百萬富翁”損失慘重,甚至傾家蕩產,連帶實體經濟也會受到衝擊。97年樓市泡沫爆破及08年的金融海嘯慘況仍歷歷在目,說明資產市場不會永遠好景,市民在投資時需要認清風險,當局也應改變這種偏重金融一極的不合理佈局。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