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評估美、中軍事對峙態勢?

http://www.CRNTT.com   2012-03-19 09:10:16  


 
  縱使由於伊朗在核問題上拒不讓步,最終美國、以色列仍然對伊朗發動了軍事攻擊,恰如捅了馬蜂窩,惡性後果又豈能等閑視之?北約對付伊拉克、阿富汗兩個小國,尚且戰火綿延十年之久,即使這次北約對伊朗實施的攻擊僅限於攻擊核設施,不捲入地面戰爭,伊朗卻可能在反擊時實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戰火蔓延至其他地區。概言之,美、伊戰爭不會在一年半載內終止。如此,美國在制伏伊朗之後,元氣大喪,是否有能力再對方興未艾的中國施加巨大的軍事壓力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綜上所述,依據美國海、空軍力匯聚亞太地區這一點,就貿然作出華府純然是為了加強同中國軍事對峙的態勢的判斷,是不夠慎重的。實際上,一時美國軍力聚焦亞太地區,還有對付伊朗和中亞、西亞諸國的挑戰以及為新世紀全球經濟引擎提供軍事保障等考量。 

  追憶三國時代,蜀漢劉備因為東吳擊滅關羽,起大軍伐吳。吳主孫權大驚。中大夫趙咨建議:“某願為使,往見魏帝曹丕,陳說利害,使襲漢中,則蜀兵自危矣。”趙咨星夜趕到許都。曹丕召見時,打算懾服吳使,於是告之:“朕欲伐吳,可乎?”趙咨從容對答:“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禦備之策。”史稱趙咨對答得體。 

  當前比較一下美、中綜合國力,大約同三國時代曹魏、孫吳相仿。如此,則趙咨所稱曹魏有征伐之兵而孫吳有禦備之策的說法,還是比擬得當的。中國在和平崛起的進程中,對於本身頂層戰略設計的軟實力以及應付國際軍事危機的硬實力,也應該具有自信心,穩步邁向終極目標,而不應該也毋須自亂陣腳。這一因應事態變化的立場,是可以而且應該持有的。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2-03-1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