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學者:王毅“六個繼續”正面回應“一國兩區”

http://www.CRNTT.com   2012-04-23 09:10:10  


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台北特派員趙琬儀的特稿《台灣學者:針對馬英九提出“一國兩區” 王毅“六個繼續”正面回應台》,文章說,受訪的台灣學者均認為,大陸將關注馬英九5月20日就職講話,是否會強調“九二共識”,或加強“一國兩區”的論述。馬英九若能講出“同屬一中”,不去強調“一國兩區”,將是大陸樂於見到的。

  “一國兩區”是台灣“總統”馬英九的政治表態,回應了中國大陸強調“增進政治互信”所釋放的政治信號。而日前大陸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在美國休斯敦僑界招待會上的講話,發表了下一步對台政策的“六個繼續”,是北京在得到台灣的表態後,做出的正面回應。

  在上個月北京“胡吳會”(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和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會面)中,吳伯雄提出“一國兩區”的概念,並強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說明了他的傳話人身份。

  之後王毅的講話,談到“與台灣的執政黨就共同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達成一致,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打下了基礎”時,特別說明“兩岸雙方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的認知尚未形成一致,但這是在一中框架下存在的政治分歧,與“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主張截然不同,可以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通過平等對話,逐步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之道,從而達到聚同化異的目標。”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楊開煌接受本報訪問時分析,吳伯雄的講話看似突然,但事實上回應了北京有關加強政治互信的喊話,有其深意。正如馬英九在2008年9月接受墨西哥太陽報專訪時便提出“一國兩區”的概念,說“雙方是一種特別的關系,但不是國與國的關系”,是對前總統李登輝的“兩國論”作了政治表態,解除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計劃赴台灣的政治疑慮。

  楊開煌說,“一國兩區”的政治理解是兩岸同屬一中。王毅的講話可視為北京針對吳伯雄的講話的正面回應。北京正視到兩岸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有分歧,但強調是一中框架下存在的政治分歧。

  他進一步分析,從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見吳伯雄的講話,到王毅日前說的“六個繼續”,皆是強調政治互信。他說,中國大陸過去四年對台不斷讓利,而台灣淨收好處,卻未在政治上釋放積極信息,使北京內部對接下來的對台政策存在不同聲音。大陸已沒有強人政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需要台灣的政治表態回應內部的不同聲音,以繼續四年來的對台政策。若兩岸未能取得政治互信,接下來兩岸經貿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後續談判必受影響。

  國民黨強調“一國兩區”是以中華民國憲法為根據,即使面對在野的民進黨強烈抨擊,在台灣島內仍站得住腳。

  至於對岸,透過王毅日前的講話,再一次重申“一中”的底綫。王毅認為兩岸要增進政治互信,“就是要在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換句話說,繼“一國兩區”之後,北京希望台灣正視“兩岸同屬一中”才能增進政治互信。

  台灣方面的評論將“一國兩區”解讀為代表馬政府的兩岸政策立場,是過去四年兩岸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進一步論述,並以此作為未來四年和對岸展開可能出現的政治協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