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不可能靠消費拉動

http://www.CRNTT.com   2012-05-26 09:26:55  


中國經濟轉型之路到底路在何方?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訊/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切切實實感受到發達經濟外部需求減少帶來的衝擊。近期,國家高層領導密集調研,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既表現出了對經濟增長前景的憂慮,更表現出了對中國經濟轉型的決心。

  上海商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張茉楠文章稱,中國經濟轉型之路,到底路在何方?這是幾乎所有關心中國經濟的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從國際國內的宏觀大視野看,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面臨著中長期增速下滑與成本上升,以及內外部雙重夾擊的多種挑戰,中國經濟轉型已經沒有退路,但是中國經濟轉型該往什麼方向轉?只依靠中國消費來拉動中國經濟甚至全球經濟嗎?事實證明,依靠任何單一國家作為世界主要淨需求方的世界經濟發展模式,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再或是將來都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它將增加全球經濟增長的波動性與脆弱性導致全球經濟需求結構、增長結構失衡。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還未到消費主導經濟發展的階段。從目前情況看,投資仍是中國經濟的第一推動力。根據世行測算,改革開放30年中國年均9.8%的增長率,除了有2-4個百分點是全要素生產率貢獻外,其餘6-8個百分點的增長率幾乎都是來自投資的貢獻。1995-2010年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長率9.92%;同一時期,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11.23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平均比重達到41.63%。在外需不振的情況下,投資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需要探討的是高投資率背後的結構性矛盾。高投資率背後恐怕與中國長期資本利用率低,需要更多的資本注入有很大關係。考察增量資本產出率這一代表資本邊際效率的指標,增量資本產出率(ICOR=投資增加量/生產總值增加量之比)表明,當ICOR提高時增加單位總產出所需要的資本增量增大也就意味著投資的效率下降。筆者計算了中國1978-2008年30年的實際ICOR。結果顯示,中國增量資本產出率在改革開放之後,邊際資本產出比率均值為2.56,並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達到高峰,近5年又呈逐年上升趨勢,這表明資本利用率加大,而投資效率呈下降態勢。

  這樣,由於投資的宏觀收益下降,實現高增長必須依賴更高的投資比率,需要大量資本。因此,如果投資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就目前來看,投資規模可能也難以大幅下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