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京暴雨死亡37人不僅是天災

http://www.CRNTT.com   2012-07-23 09:30:23  


 
鄧海建:城市建設別只顧上半身光鮮

  2012年07月23日07:06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作者:鄧海建 

  記者從北京市相關部門獲悉,截至22日17時,在北京市境內共發生因災死亡37人。目前,死者已有22人確定身份,其餘15人正在確認中。(7月22日人民網(603000,股吧))

  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令京城不複“看海”般悠閑。我們記取了那些守望相助的人群、記取了那些人性至善的場景,同樣需要記取的,是交通癱瘓、路面塌陷、排水不暢、積水深厚的片段。60年不遇的暴雨,令城市有些措手不及,情理上說,似乎並不是不能理解的事,但城市在現代化進程中對風險社會的應急能力,又是容不得馬虎的事。

  上百年前,雨果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去年的強熱帶風暴“碧利斯”,令國內眾多城市的基礎設施“濕身”,鮮亮的城市瞬間變成灰色的“澤國”。而從今年的情形來看,暴雨里的諸多城市,似乎已將“看海”視為城市在盛夏中的尋常一景。奔跑在國際化大道上的城市,是該放慢步子了。

  與其說是暴雨彪悍,不如說是城市脆弱。嚴格說來,脆弱的當然不是城市,而是城市的防澇智慧與前瞻思維。100多年前,德國在青島設計的現代排水系統,很多管道沿用至今,而雨污水分流模式即使今天看來,很多城市依然難及項背。一方面,這些年,很多城市“只顧上半身”建設,“下半身”基本麻木,大樓越建越高、路面越整越靚,但地下的排澇建設、地質安全問題,始終滯後於地面上的光鮮;另一方面,內澇的背後與短視的政績觀多有關聯,正因為暴雨是個概率事件,而防澇工程很可能短期難見收益,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用得著,於是,少數管理者寧可冒險淋雨,也不願掏錢埋單。

  有人說,天災是個合格的驗收員,真的假的、軟的硬的,誰也瞞不過他的眼。也許北京是幸運的,又或者是不幸的,責任或反思自有相關部門去糾結,倒是那些艶陽高照的城市,起碼需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這場暴雨下在身邊,又會怎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