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留學是棵搖錢樹

http://www.CRNTT.com   2012-08-17 11:52:24  


 
  加拿大:醉翁之意在移民

  比起存在語言障礙的法、德等歐洲國家,北美地區的加拿大是美、英之後最受低齡留學大軍青睞的國家。

  加拿大讀高中一年花費1.8萬加幣(約合11.5萬人民幣),在國內讀國際學校為8.8萬元/年,加上假期出國夏令營費用,一年花費在十幾萬,學費和出國讀接近,只是在國內讀高中省生活費。

  在上海,南洋模範、協和高中和楓華提供BC課程,這是加拿大一省的高中會考課程,在北美接受度很高,包括一整套教學和考試。如果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差,自覺性不夠,家長不放心放出去讀書,會留在國內讀國際學校。

  很多學生和家長選擇赴加拿大留學,是看重當地的移民優勢。

  加拿大移民分為聯邦移民和省提名移民項目(Provincial Nominee Program,簡稱PNP)。近日,加拿大聯邦移民部確認目前加拿大聯邦投資移民和魁北克投資移民已停止接受新的申請,而加拿大BC省移民在省提名項目中將更受歡迎。

  華人聚居地溫哥華就坐落在BC省,因為省提名要求申請人必須在指定的省份居住,而中國申請人通常比較熱衷居住在溫哥華,所以多數會選擇辦理BC省的省提名。BC省省提名計劃的要求相對寬鬆,無學歷、年齡或英文要求,投資額較少,與聯邦及魁省移民160萬加幣的資產要求相比,BC省最低僅需40萬加幣的淨資產與20萬加幣的投資額。

  新移民制度還調整了經驗類移民政策,加拿大從2008年開始對留學生推行經驗類移民。目前通過經驗類移民的國際留學生估計有數十萬,在加拿大的國際學生中,中國學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新政更加看重移民申請者在加拿大的學習經歷,以便更快融入當地社會。目前在加拿大留學的國際學生可以在讀完兩年全日制課程以後拿到3年的工作簽證,工作一年以後可以申請經驗類移民。工作的種類不受原來所讀的專業限制,不需要雇主來擔保,只需要提供工作不斷稅的稅單和工作證明。這些變化對於學生來講都是利好消息。

  當低齡學子忙著填申請表、寫動機信,85後海歸早已開始投簡歷找工作。新一代留學生多為都市獨生子女,在國外修完本科或研究生後,希望在當地工作一兩年積累經驗,然後回國發展。因此比起那些在當地吃香、容易移民的專業,選國內認可度高的學校和專業更重要。

  如今,很多家長把越來越小的孩子送進留學隊伍中,也許是鐵了心要他們在海外扎根了吧。

  撰稿|小 芭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這時,我的心變成了一只風箏,

  風箏的線繩就在媽媽手中。——食指《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說到出國留學,說到海外游子,不知為何,我總會想起這兩首詩裡的句子,雖然這兩首詩都不是為留學而作。當父母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國外,當孩子背起行囊背井離鄉,他們的心情是如詩中寫的一樣傷感,還是為了終於走出國門而欣喜若狂?像上海這樣的都市,由於獨生子女的關係,孩子出國後又留下了多少寂寥的“空巢”家庭?這一切,似乎都無法阻止一波又一波的留學熱潮。

  最早的留學熱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從噩夢中蘇醒的中國人開始了對出國留洋的渴望,當時任何海外關係都會被當作出國的希望。美國是第一選擇。最先出國留學的是一批大學或者研究所的學者,他們中不少人一開始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久而久之就留在那邊,轉為學生攻讀博士學位了,這多少有點非正常手段的留美使得他們這一代人大多成就有限。由於那時國人的經濟收入與美國的消費水平完全不在一個檔次,那時候聽到最多的就是洗盤子打工掙學費的故事了。與此同時,公派留學生開始慢慢多起來,公派一般是要求回來報效祖國的,但更多人選擇違反協議,留在美國或者從其他國家轉至美國繼續深造和工作。著名經理人唐駿的經歷可以視作當時留學生的一個典型例子,他在1985年獲得公派日本留學的機會,又在1990年趁赴美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滯留美國,開始他的留美生涯。

  到80年代末,公派留學生逐漸淡出,自費出國留學漸漸成為主流,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中國大陸的又一波留學熱潮。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一個重點高中裡面,幾乎2/3的學生都在讀托福、考托福,準備出國。美國的考試遴選政策在普通市民看來相對公平,你不需要搞關係弄公派名額,也不需要很多錢來支付學費,只要你有才,考到足夠的分數,就能獲得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改變命運。那時的留學與今日不同,幾乎沒有家庭可以負擔孩子高昂的學費,如果你申請不到全額獎學金,即使拿到一些大學的offer,也只能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許多人為了全獎只能放棄半獎的常青藤名校,到遜色一籌的大學就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