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國家長正陷入教育恐慌?

http://www.CRNTT.com   2012-09-17 14:45:57  


 
  對於學校教育,曉東爸爸早就心懷不滿,“多動症”事件促使他做出決定:讓孩子退學在家教育。

  在家上學?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想法,但已經有很多人實踐了這個計劃。

  上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的一些家庭選擇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從一開始與學校教育敵對、引起爭論,到現在,美國各州都已將“在家上學”視為合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開始合作。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2009年發布的統計,全美在家接受教育的兒童已經達到200萬左右。

  中國在家上學的孩子人數沒有準確的統計,但一般認為,不會少於數千人。相對於中國學齡兒童總數,數千人實在是一個太過微小的群體,普通人幾乎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而且,因為不被大多數人認可,“在家上學”的家庭往往避免張揚自己的“另類”,選擇低調甚至秘密地實施在家教育計劃。因此,只有在“在家上學”家長集中的網絡平台和大理會議這樣的場合,有著類似經歷和想法的家長,才可能浮出水面。

  徐雪金是“在家上學聯盟”網站的創建者,也是大理“在家上學”自助交流會的召集者,這個網站和由此延伸出的QQ群,是中國“在家上學”家長最集中的地方。在談起選擇“在家上學”的原因時,無論是網絡論壇還是大理會議上,被家長們提到最多的,是對學校教育的不滿。

  復旦大學學生鄧婷和張月藐在大理會議上對在場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記者簡單統計了近20名已經實踐“在家上學”家長的問卷,關於“對傳統教育的看法”一問,被選擇最多的答案是“人數過多,缺少個性化的關懷”、“教師素質偏低”和“學習負擔重”。

  最早關注“在家上學”現象的教育學者楊東平教授,非常理解家長們對學校的不滿。“孩子都存在個體差異,但大一統的教育常常讓一些學生有挫敗感,再加上現在教育競爭的風氣越來越嚴重,小孩的壓力非常大,家長也被應試教育‘綁架’,為應試教育服務。”

  楊東平認為,中國目前教育界存在的“教育恐慌”氣氛,讓一些家長深為不滿,直至選擇以“逃離學校”的方式來回避惡性的教育競爭。“學校教育本來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按照國家教育大綱的要求,小學、初中的學業任務是很輕的。但現在,‘起跑線’理論讓競爭越來越提前,過於強調競爭、出人頭地。‘競爭’本應該屬於成人世界。”

  “一些學校沒有把孩子看做孩子,而是當成考試工具。”楊東平這樣評價。

  “為分數而學習”的教育理念,遭到一些家長的反感和抵制,家長們對學校教育的批判直指教育的終極目的:教育是為了培養完整的人,而不是會考試的機器。

  對學校教育不滿的,不僅是“後進生”家庭。五年級退學的卷卷,站在大理會議講台上回答家長們的提問,關於自己提出退學的原因,16歲的卷卷給出了很多答案:老師說一套,同學之間博弈,想擺脫學校對思維方式的束縛……他總結說:“原來那一套就是坑爹。”卷卷在學校時成績不錯,四年級時向父親吳剛提出退學。

  卷卷的想法顯然受到父親吳剛的影響,吳剛自己也承認,從同意卷卷退學到帶著兒子到大理生活實踐“在家上學”,其實也是在實現自己的理想。吳剛認為,學習的目的是建立自我認知,而現在的學校教育,過於注重知識的灌輸,剝奪自我認知的權利。

  這一類家長大多自己本身就是“叛逆者”。中國 “在家上學”最早的榜樣是“童話大王”鄭淵潔,他讓兒子鄭亞旗從小學輟學,然後自編教材在家教育。事實上,鄭淵潔自己也是一個肄業學生,老師的批評讓他對學校印象惡劣,學校教育在他看來不值得信任。

  還有一些家長,因為不滿學校中的不良風氣而選擇在家教育。給老師送紅包、托關係進“名校”、學生家長之間的攀比……家長們不想讓孩子過早沾染世俗的污穢之氣。國外“在家上學”家庭的家長有類似的心態,一些家長為了躲避西方校園中的暴力、毒品、性開放等風氣,讓孩子留在家中,特別是那些宗教氛圍較重的家庭,寧願讓孩子待在更加“安全”的家裡接受教育。

  怎樣在家上學?

  大理會議上,三分之二的家長來自有意在家上學但還未實踐的家庭,他們都是為了向實踐者取經而從全國各地趕到大理的。問卷調查顯示,這些家長對“在家上學”最擔心的問題是“自己知識儲備不夠”、“自己心態問題”、“自己精力不足”等。

  “在家上學”的確對家長提出更高的要求,實踐“在家上學”的家庭大多起碼有一名家長辭職在家專門照顧孩子,有的家長均為自由職業者,有時間呆在家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