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能遠:“九二共識”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http://www.CRNTT.com   2012-11-05 09:06:07  


 
  首先,一個中國是客觀事實,是兩岸關係維繫和平發展的基礎。 

  其次,當時台灣內部出現一些偏離一個中國的雜音,將會嚴重干擾兩岸關係發展。 

  第三,兩岸在事務性商談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因為海峽兩岸交往中的具體問題是中國的內部事務,是本著一個中國原則協商解決的。 

  在上述情形下,1992年8月1日台灣當局“國家統一委員會”就有關一個中國涵義問題做出結論,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同年8月27日,海協會負責人通過新華社對此作出回應,表示: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只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可以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涵義。於是,海峽兩岸經由反覆協商,終於達成了“九二共識”。共識中,海峽兩岸都表明了“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海基會表示“認知各有不同”,海協表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做了求同存異的處理。2011年8月28日,當時曾經擔任台灣“陸委會”負責人的馬英九證實,“九二共識”確實存在,這就是19年前兩岸都明文表示,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九二共識”的內容很清楚,就是一個中國,這是兩岸共識,雙方也都接受。 

  由於“九二共識”的確立,海峽兩岸才先後舉行了“汪辜會談”和“汪辜會晤”,兩岸兩會開展了事務性協商,直至1999年,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嚴重違背了“九二共識”,兩會協商被迫中止。民進黨陳水扁上台,堅持“一邊一國”“台獨”路線,兩岸關係到了危險的邊緣,直到2008年代表國民黨的馬英九當選,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兩會重開協商,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繁榮局面。(吳能遠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

  2012-11-02 09:36 來源:中國台灣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