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經濟改革:邏輯與行動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3-01-26 09:51:53  


 
  要素價格改革及改革的反應

  文章認為,過去若幹年內,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形成投資、出口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除了因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費不足和外部經濟繁榮引致的因素外,融資成本低、環境資源成本低是另一重要的供給因素。因此,進一步的改革邏輯,除了需要消除造成經濟結構扭曲的需求因素外,必須同時從供給方面加快改革。要求有關部門在兼顧國家金融安全(相對的)和短期經濟穩定的同時,盡快啟動利率、匯率、水、電、氣、油、礦產資源等要素資源價格的改革。

  制定利率、匯率市場化的漸進改革規劃。明確在今後幾年內,基本實現利率的市場化和體現外匯供給平衡要求的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利率市場化改革後,銀行存貸利差必然會縮小,導致競爭加劇,為預防銀行出現破產而引起的社會不穩,會倒逼存款保險制度加快出台。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後,可杜絕或消除監管部門長期以怕出風險而採取的“保姆式”監管、限制民間資金入股金融機構的各種行政限制,鼓勵大力發展民間中小金融機構。同時,利率市場化改革後,由於利率由負轉正,一邊可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消費,一邊會出現體現社會資金供求的市場信號,正向激勵企業、政府抑制高耗能、低效益的重複建設,引導資源的合理配置。利率及匯率市場化改革後,產品創新將更為活躍,在促進銀行特別是國有大銀行去尋找、扶植更有活力、更具創新能力的民營中小企業而非國有壟斷大企業的同時,混業交叉產品會明顯增多,這又將迫使“一行三會”監管部門不得不抓緊提出改善監管協調的方案。利率及匯率市場化改革後,還會有利於中央銀行選擇更為有效靈活的間接調控方式,從而有利於抑制外匯儲備的繼續快速增長,相應加快資本管制的放開,進而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推動中國整體經濟的對外開放水平。

  制定水、電、氣、油、礦產等資源要素全面市場化的改革規劃。在今後若幹年內,各類資源要素市場的改革,應在目前各不相同的“階梯價格改革”、“資源間聯動改革”、“試點改革”等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與教訓,限時制定出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水、電、氣、油及礦產價格形成機制。加快這項改革,必然會使一部分國有企業虧損,倒逼企業改革,引入民間股份實施重組改造,減輕國家補貼與財政包袱;會倒逼政府行政部門削減各種行政審批權力,放寬管制,便於民間資金的投入,推進“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的實質,不是機構的“並並拆拆”,而是行政管制的放鬆與減少部門的協調,因此重要的是制度內容,不是機構平台);會抑制過去那種不計成本、浪費資金與資源、破壞生態文明、片面追求投資擴張的惡習,從上述“生產法結構分析”角度看,進一步逼著企業與地方政府去尋找服務經濟中的發展機會,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最後,達到以市場信號與壓力,而不是通過層層政府的行政指令,以拉郎配的方式實現產業和區域結構的調整。

  倒逼推動“四大重點”內容的改革

  文章表示,歸納以上縮小收入差距和要素價格“兩大核心”改革的連鎖反應,只要是堅持改革方向不動搖,“兩大核心”的改革必然會強烈要求推動土地徵地制度改革、社會保障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和“國退民進”改革這四項重點內容。

  土地徵地制度改革。這是中國農村下一輪最主要、最艱難的一項改革,也是開拓中國未來巨大消費市場空間的一大歷史機遇。這項改革的核心理念應是修改相關法規,平等保護物權,把本應歸屬農民的權益歸還給農民。明確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的同地同權同價原則,允許土地自由平等進入市場,保護農民宅基地的相應權益。對確實為了“公共利益需要”徵地的,應明確嚴格的法律程序,包括價格補償原則和程序。以尊重法律、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態度,盡快明確長期懸而未決的小產權房問題的解決方案。

  土地徵地制度的改革,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各級地方政府。因此在著手這項改革的同時,在理順中央與地方政府財力和事權關係上,必須有相應配套的財稅改革。同時,伴隨這項改革的推行,全國農民將新增千萬億元的收入,此時政府有關部門對農民及進城變成市民的農民工,在其住房、醫療、養老、教育等制度安排與內容標準上,應配合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財稅改革,應提前予以研究,準備政策預案。

  社會保障改革。這項改革既是解決國民後顧之憂,擴大國內消費、糾正國內經濟結構扭曲的一項重大改革,又是追求共同富裕、實現中國夢的一項巨大的歷史工程。這項改革的重點,在配合農村徵地制度改革、人口政策調整及人口趨勢,在兼顧國家長短期財力的前提下,應在縮小城鄉社會保障差距、提升全國城鄉居民養老、醫療、教育等保障水平,並軌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與城鄉“碎片化”的五套養老制度,建立多層次社保體系,確立養老資金長期安全有效運用制度等方面,拿出數據測算可靠、目標逐年實現、統籌解決各方問題的中長期改革方案。

  財稅體制改革。上述各項改革包括收入分配改革、土地徵地制度改革、社會保障改革等幾乎各領域的改革,其改革的結果,最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收入與支出。此時如果財稅體制不改革,其他改革都將難以進行。因為整個國家現存的經濟制度是由各項經濟制度所構成的一個完整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財稅制度是處於最基礎的地位。如果這個基礎性制度不改革,竪立其上的任何單項制度想改都是難以改成的 。所以在中國下一輪改革中,涉及面最廣、情況最複雜、歷時最長、最需要在短期急處理,中期有安排,長期有預期的改革,是財稅體制大改革。

  因此可以說,財稅體制改革是下一輪改革中最難啃的“骨頭”之一。特別是在地方土地收入與地方財政收入之比,在1999-2009年由0.09:1提高到0.44:1,土地收入與地方預算外收入之比由0.16:1提高到1.94:1,全國地方財政自給率下降到55%左右的情況下,要改革土地徵地制度,任務相當的嚴峻。為此,政府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在配合當前收入分配改革和為穩定經濟發展而採取“積極財政政策”之時,盡早組織相當的力量,認真研究1994年“分稅制”以來的經驗與教訓,結合上述各項重大改革和尚未“修成正果”的房地產調控制度改革,認認真真地去重新思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力與事權關係,適度提高地方政府收入比重,合理測算中長期國家財政的收支缺口及動態變化,全面制定中國中長期財稅體制漸進改革方案,並在上述各項改革的動態過程中,及時修正方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