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口問題與城鎮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2-26 10:34:08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朱海斌(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訊/“中國現行的人口政策將導致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期。但城鎮化進程和低市民化率,意味著人口紅利仍可能存在一段時間。戶籍改革因此至關重要。”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日前在最新一期《財經》雜誌撰文“人口問題與城鎮化”,全文內容如下: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1980年以來,中國年均實際GDP增長率超過10%。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從1982年的2950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8.2萬億美元,同期人均GDP由292美元上升到約6100美元。

  一個共識是,人口紅利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中國經濟是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尤其是農村大量的剩餘勞動人口,給中國的工業化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廉價勞動力。

  但是,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執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對中國人口結構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中國首次出現勞動人口(15歲到59歲)絕對數下降。未來五年至十年,中國不僅面臨勞動人口的下降,而且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將變得更加嚴重。根據聯合國的老齡社會的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超過7%即算已經步入老齡社會。而中國在2011年底老齡人口比率已經占到9.1%,並預計在2020年可能上升到16%左右。

  人口結構的變化,尤其是絕對勞動人口的下降,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無疑有負面影響。從這方面而言,筆者非常支持中國盡早放鬆計劃生育政策。但人口政策的改變對人口結構的影響需要一代人的時間。人口問題在未來十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究竟有多大?

  一個流行的觀點是,這意味著中國即將進入(或已經到達)“劉易斯拐點”。即在一個二元經濟社會,第一階段是農業部門的剩餘勞動力轉移到現代工業部門,大量勞動力供給使得工資維持在較低水平,第二階段是傳統農業部門的剩餘勞動力已被工業部門吸收完畢,工資水平不斷提高,連接這兩個階段的交點被稱為“劉易斯拐點”。比如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劉易斯拐點”,日本經濟自此進入失落的20年。

  中國面臨的人口問題儘管會造成潛在經濟增長率下滑,但並不能據此簡單推斷中國即將進入“劉易斯拐點”,或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變為人口赤字。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與日本當年有一些根本不同,政府可以採取一些政策措施,減輕人口問題在未來十年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首先,中國的城鎮化水平仍然不高。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為51.5%,而日本在勞動人口開始出現下降時(1995年)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78%。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