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激烈競爭後 首個自貿區落定上海

http://www.CRNTT.com   2013-07-19 08:17:05  


7月3日,國務院通過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訊/儘管只是28平方公里,相當於上海市面積的1/226,但由上海浦東洋山港臨港新城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經機場保稅區直至外高橋地區的這邊土地,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

  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意味著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儘管所涉及的具體方案始終未能公開。

  “《方案》稱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加入‘試驗’二字,意味著這一區域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自由貿易區如何在中國落地;二是落地之後如何由上海向全國各地推廣。”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建文長期關注保稅區的開放實踐。他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重在“試驗”二字,撬動中國新一輪改革的用意不言自明。

  事實上,在批覆方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設立上海自貿區將是本屆政府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而對於世博之後經濟增長乏力、面臨轉型難題的上海來說,則期望自貿區能為當地至少帶來“十年紅利”。

從保稅區到自貿區的飛越

  上海自貿區涵蓋上海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正是目前上海市綜合保稅區的統管範圍。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上海綜合保稅區於2009年11月18日成立,由洋山保稅港區(2005年與浙江跨區域合作建設)、外高橋保稅區(含2004年4月設立的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及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合併而來,囊括了中國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保稅物流區和第一個保稅港區。其中設立最早的是外高橋保稅區,由國務院1990年批准成立。包含保稅倉儲、國際貿易、出口加工和商品展示等4項功能的特定區域。隨後又相繼建設了天津港、大連、深圳的福田和沙頭角、寧波、廣州、張家港、海口、廈門象嶼、福州、青島、汕頭、珠海、海南洋浦等15個保稅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