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著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7-02 09:21:32  


 
  在當前的投資結構中,製造業占34%,房地產占25%,基礎設施占21%,其他服務業占14%,農業和采礦業占6%左右。受終端需求不振、產能過剩、成本上升和利潤偏低等因素影響,製造業投資尤其是重化工業投資可能進一步收縮。房地產區域格局日趨分化,二、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供給相對過剩,庫存明顯增加。預計全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進一步回落。地方融資平台負債率較高、稅收收入下滑、土地收入增速下降,今年是地方政府性債務還款高峰,地方政府基礎設施投資能力不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簡政放權、放寬准入,將提高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但體制、機制障礙較多,短期替代作用有限。

  二、實體經濟壓力進一步向金融體系傳遞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換的關鍵期。在尋找新平衡點的過程中,由於市場預期不穩,經濟運行具有不穩定性、脆弱性等特點,長期積累的潛在風險會逐步釋放,經濟增長出現波動難以避免。年初以來,儘管經濟增速回落超出預期,但供給側出現積極變化,經濟發展速度、質量、效益關係基本合理;勞動力需求較旺,就業壓力趨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運行正常,沒有出現通縮跡象。這說明經濟運行與基本面所能支撐的潛在增速基本吻合,中長期經濟增長的基礎並未改變,不宜因短期增速變化而對整個經濟運行狀態做出過於消極的估計。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房地產市場趨勢性分化和調整過剩產能等,實體經濟壓力進一步向金融體系傳遞,局部風險開始暴露。

  在高速增長階段,由於潛在需求旺盛、資產價格持續上漲,局部風險容易被掩蓋和吸收。而進入增長階段轉換期,並伴隨周期性經濟下行時,潛在增長率明顯下降,常態的風險消化機制難以繼續生效,但市場主體行為並未及時調整。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難以為繼,企業接受沉沒成本主動化解過剩產能的意願不足,銀行為規避風險,貸款更多流向有政府背景的項目,實體經濟難以獲得資金支持,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下降,經濟活力不足。

  經濟增長如出現超預期回落,實體經濟壓力將向金融體系傳遞,與房地產市場分化和產能過剩相關聯的金融產品風險開始暴露。近期出現的“超日債”違約,中誠信托、吉林信托等部分信托產品支付困難,一些公司被資信機構列入觀察名單或降低評級,杭州、南京等部分地區的房地產商出現資不抵債情況,部分擔保公司退出市場,民間借貸風險事件增多,個別金融機構出現擠兌情況,銀行的不良貸款有所上升等案例,雖在少數,但“風起於青萍之末”,應引起足夠重視,正確引導市場預期,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發生。

  從宏觀看,前幾年貨幣供應量增速明顯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社會融資規模快速擴張,流動性總體充裕。2013年末,中國廣義貨幣(M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94%,高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與此同時,貨幣市場流動性偏緊,實體經濟資金成本高企,“融資難”、“融資貴”普遍存在,且日趨嚴重。其根源在於,金融系統資源錯配、期限錯配等,資金鏈條不斷加長,對央行的流動性政策較為敏感,資金價格上升。對於難以直接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的企業而言,融資渠道收窄,資金壓力加大,在影響經濟增速的同時,觸發更多風險點的可能性加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