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譚浩俊:習近平的改革之路比鄧小平更難走

http://www.CRNTT.com   2014-08-25 10:52:56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訊/近日,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

  專家分析,為什麼此項規劃不是按照中國以往習慣的5年或者10年這種“整體性”更強的時間區間,而是用了7年這個概念。原因在於,2010年是中共成立100周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如果在7年當中,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麼,對中共建黨100周年,也是一種最好的紀念,也是一份真正的厚禮。

  值得注意的是,8月22日,又是被中共和中國人稱作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出台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一定程度上,也隱含了中共、特別是習近平在改革問題上破釜沉舟的決心和信心,並立志在中共建黨100年之際,能夠送上一份沉甸甸的厚禮。

  現在的問題是,擺在習近平面前的改革難題,已經不是一般的難題,改革之路,也不是一般的崎嶇。毫不客氣地說,它比鄧小平時代還要艱難與崎嶇,比鄧小平時代需要突破的禁區和邁過的沼澤地更多。沒有壯士斷臂的決心和勇氣,是很難將中國的改革向縱深推進的,也是很難交出一份令中國人滿意的答卷的。

  應當說,鄧小平開創的中國改革開放新路,在起步時也相當艱難。那時候,“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多數人的思想還沉浸在“文化大革命”的狂熱之中,還在“左”的思維中咀嚼和品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突然提出一個“改革”的命題,且必須以否定“文化大革命”為前提。自然,會受到相當一部分人的反對。特別是中共高層內部,包括與鄧小平在否定“文化大革命”問題上意見一致的戰友,可能對改革開放的新提法也難以接受。所以,統一思想和認識,也就成了鄧小平推行改革開發最為關鍵的問題。

  不過,聰明的鄧小平沒有一味地先統一思想、再推行改革,而是運用毛澤東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讓地方先嘗先試、讓地方先“摸著石頭過河”,最終達到倒推高層解放思想、支持改革的目的。實踐證明,這種倒推改革的方法,在當時的中國是非常有效、非常切合實際的。如果先統一思想、再推行改革,中國的改革步伐可能要慢得多,效果也要差得多。因為,已經“窮怕了”的中國人,已經有了寧可戰死、也不願再餓死的迫切心理,如果能夠因此而找到一條讓自己盡快富裕起來的新路,何不冒著政治風險闖一闖呢?於是,就有了安徽小崗村,有了浙江溫州,有了以後席捲整個中國的改革風暴。 


【 第1頁 第2頁 】 

首 頁 | 廣告查詢 | 訂閱方法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學術出版社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條款 | 版 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