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亟須加快養老保障多支柱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14-08-29 08:40:32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突出問題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訊/隨著中國城鄉養老保障體系的逐步建立與完善,年老一代的養老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但中國是一個“未富先老”的發展中國家,老齡化進程正迅速加快,社會供養老年人的負擔在持續加重,養老基金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支付壓力。這樣,年輕一代未來“無錢養老”的問題便浮現出來。當前,中國亟須加快養老保障多支柱的建設,積極探索養老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途徑,從而有效化解未來的老齡化危機。

  老齡化社會需要建立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葉響裙文章表示,中國現有人口13.4億,其中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13.3%,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8.9%。預計到2050年,60歲及以上人口將超過4億,占總人口比例超過3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突出問題,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

  為應對老齡化危機,中國政府已適時對原有的退休制度進行了改革,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其中,社會統籌部分採用現收現付的籌資模式,用於供養年老一代;個人賬戶部分採用基金積累制,用於參保的在職人員未來的養老保障。然而,在實際運行中,中國各級政府採用的是個人賬戶與統籌賬戶的混賬運營模式,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兩部分之間沒有隔離。由於全國大多數省市統籌部分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因此,為保證當期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在財政補貼之外,這些地方還會挪用參保職工個人賬戶的資金,這就產生了個人賬戶的空賬問題。

  中國社科院的研究表明,即使採用了“寅吃卯糧”的策略,中國城鎮職工養老替代率仍然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到2011年甚至降至50.3%,而國際勞工組織提出的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準為55%。

  要有效應對老齡化危機,確保老年人的養老保障保持在合理水平,就要建設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所謂多支柱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公共養老金體系;二是企業年金計劃;三是個人自願性儲蓄。企業年金與個人自願性儲蓄這兩大支柱能在公共養老金基礎上再增加20%至30%的替代率,使老年人退休後工資替代率水平達到80%以上。實踐證明,建設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是有效應對老齡化問題的必然選擇。譬如美國,除公共養老體系外,還建立了企業年金計劃和個人自願性儲蓄計劃,目前這兩大支柱己覆蓋了大多數在職人員,切實提高了美國人退休後的養老保障水平。

  為提升民眾養老待遇,也為分散、化解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壓力,中國養老保障制度在實現從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轉軌後,需要大力推進企業年金與個人自願性儲蓄等養老保障體系多支柱的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