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克里米亞:現代戰爭的起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9-06 10:01:22  


 
“輕騎兵,衝鋒!”

  1853年11月,俄國海軍在史上首次使用爆破彈代替實心彈,在黑海南岸的錫諾普中全殲土耳其艦隊,完全掌握了黑海制海權。這場風帆時代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的結局徹底激怒了西方列強。1854年1月28日,拿破侖三世致信尼古拉一世,揚言“錫諾普的炮聲,侮辱了法英兩國的榮譽”。就連俄國在“神聖同盟”的小夥伴普魯士和奧地利也作壁上觀,遂令俄國在歐洲徹底孤立。3月,英法相繼對俄宣戰,戰爭擴大成為歐洲列強間混戰,巴倫支海、波羅的海、黑海、高加索相繼燃起戰火,因決定勝負的主戰場位於克里米亞半島,這場戰場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

  戰爭爆發時的俄軍是一個龐然大物,在册官兵總數達140萬人,編為11個步兵軍和3個騎兵軍。相比之下,法國陸軍總兵力僅55萬人,英國陸軍僅有區區16萬人,至於常年的俄軍手下敗將奧德曼帝國正規陸軍更是只有13.6萬人。這也是尼古拉一世揚言“1854年的俄國將和 1812 年一樣顯示自己的力量”的底氣所在。但是,軍隊數量上占優勢的俄國所面臨的是一個生產方式落後的民族對幾個擁有現代生產的民族的一場無望的戰爭。

  當時,在整個工業生產上,俄國僅為英國的1/18,法國的1/7。工業實力的巨大差距造成俄軍裝備遠遠落後於英法。當時俄軍的主要裝備仍然是拿破侖時代的燧發槍,射程只有300碼;而英法聯軍已經普遍裝備來複槍,雖然這種最初期的來複槍性能並不完善,裝彈時必須在子彈上塗上一層油脂,因此其射擊速度並不比燧發槍快,但射程卻要高得多,達到1200碼,甚至比俄軍大炮還遠,這就使得俄軍在步兵發動進攻前的炮火準備無效——炮兵還未接近到對敵人進行瞄准射擊的距離,就已經遭到戰爭史上第一次投入實戰的來複槍火力的殺傷。俄軍的交通同樣落後,克里米亞戰爭是歷史上火車首次被用來運送補給增援,而幅員如此廣闊的俄國此時鐵路總長度僅為英國的十分之一,連比利時都不如。俄國僅有的三條鐵路沒有一條通往黑海地區,部隊給養只能依賴牛馬車輛運輸,從克里米亞半島北端的彼列科普地峽運糧到南端的塞瓦斯托波爾,100多公里的路程,居然要費時好幾個月。俄國從國內向南部國境調動部隊時間甚至比英法軍隊從本國通過鐵路、輪船橫跨歐洲調往戰場的時間還長。

  俄國海軍與對手的差距更令人絕望。英法聯軍以蒸汽動力驅動的戰艦在機動力上占絕對優勢,使得剛剛在錫諾普海戰大獲全勝的俄國海軍風帆戰艦變得不堪一擊。1854年9月13日清晨,俄國海軍上將科爾尼洛夫在塞瓦斯托波爾城的海軍圖書館的閣樓上,用望遠鏡瞭望遠方,突然發現天際海面駛來一群敵艦。89艘英法戰艦護送300艘運輸船載著6.2萬名英法和奧斯曼陸軍駛向克里米亞西海岸。俄黑海艦隊明智放棄海戰爭勝利的幻想,將7艘風帆戰列艦自沉於塞瓦斯托波爾港灣航道,與陸軍一起困守要塞。

  在這場戰爭中,俄國真正能依靠的還是被統治者蔑稱為“灰色牲口”的士兵,他們在一星期內幹完了比過去一年還要多的活,就好像從地上長出了防禦體系的骨架,把原本對陸地不設防的塞瓦斯托波爾變成了最好的陸地城堡。由於俄軍自沉的戰艦封鎖了港口,英法艦隊無法從海上入港攻擊城市,使得陸地強攻成了唯一的途徑。從9月25日起,英法聯軍開始對塞瓦斯托波爾發動進攻,誰也不會想到,這場攻城戰竟然持續了11個月。

  雖然英法聯軍擁有優越的武器,但還是為其混亂的指揮體系付出了沉重代價。在10月25日的巴拉克拉瓦戰役中,英軍總指揮派遣輕騎兵奪取戰線附近正在撤退的俄軍大炮,通訊人員卻錯誤傳達了命令,僅裝備馬刀的輕騎兵因此在易守難攻的地形上,正面衝向準備充足的俄軍炮兵。面對坡上密集的俄軍槍炮,一種必死無疑的信念反而使他們從容不迫,607名輕騎兵組成的衝鋒隊像參加閱兵一樣整齊。“堂吉呵德襲擊過風車,但也沒有像這些英勇的士兵那樣魯莽和輕率,他們連想都不想就向前猛衝,幾乎肯定是白白送死……”他們先是遭到30門俄軍大炮的正面轟擊,緊接著又遭到俄軍槍騎兵從側翼的進攻,在悲壯的“輕騎兵衝鋒”中, 2/3的人沒有生還。法國人稱之為“這是轟轟烈烈的大事,但這不是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