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海基會秘書長張去施來或是壞事變好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9-22 09:27:41  


新任海基會秘書長施惠芬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訊/資深評論員富權日前撰文《海基會秘書長張去施來或是壞事變好事》分析說,經過“張顯耀事件”後,由施惠芬取代其位子,反而是一件好事。由女性出任海基會秘書長這個重要職務,因為心思慎密,沉著細膩,就不會急躁冒進而誤事。實際上,人們都認為張顯耀的“出事”,根子就在於急躁冒進。做了過頭事,說了不該說的話。詳論如下: 

  海基會昨日召開第八屆董監事第一次臨時會,進行人事調整,主要內容是確認陸委會副主委施惠芬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秘書長一案。原來就是海基會副秘書長的施惠芬,“回鍋”海基會遞補“因故不能執行職務”的張顯耀,雖然是平級調動,但在掌管事物的重要性方面,卻算是官升“半格”。

  林中森在主持會議時,對張顯耀的離職,說是“因故不能執行職務”,用詞頗為謹慎。這當然是依法行政的作文為,完全符合“無罪推定”的法治原則。何況,就連台北地檢署是否會起訴張顯耀,現在尚是未知之素。但從遣詞語氣中,也可看出林中森等人對前段時間的擾釀,自有一番看法。

  確實,張顯耀是否違規甚至犯法,自可留待司法機關定奪;但將之上升到“共諜”的高度,則是荒唐至極,損人不利己。不要說是台灣媒體已指出的,“調查局”曾經的處理方式,涉嫌“兩國論”或“一邊一國論”,及不符合偵查間諜案的專業做法,就是從政治的角度而言,對海峽兩岸的談判團隊都帶來傷害,尤其是對大陸國台辦及海協會來說。

  實際上,在早期的單一中台辦時期而言,它確是屬於軍情機構,是從“解放台灣”的軍事性質而定,其首任主任羅青長,時任中共中央調查部(現為國家安全部)部長,是延安時期中央社會部出身的老情治人員;次任主任楊蔭東的公開職務是黃埔軍校校友會副秘書長,但在國共內戰時期,他曾以其“黃埔校友”的身份,策動了不少國民黨軍隊中的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起義或投誠;第三任主任楊思德,是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在被台灣稱為“徐蚌會戰”的淮海戰役時,是華東解放軍(即後來的“三野”)的聯絡部部長,曾奉中央軍委命令,攜帶電台潛入徐州的剿總司令部,與副總司令卻是中共特別黨員的張克俠、何基灃直接聯絡,理應內合,終讓解放軍取得“小淮海”的勝利,為緊接著的“大淮海”,解放軍以六十萬兵力及“小米加步槍”,打贏國民黨軍八十萬兵力及精銳武器,奠定了重要基礎。因此,此時大陸的對台工作,確實是以情治工作的思維及人員為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