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為馬習會再做最後的努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9-30 09:51:09  


 
  從過去到現在,大陸的一貫立場是一要尊重APEC的慣例,二不要在國際場合,但北京並不反對馬習二人會面,只說仍要創造條件,而且兩人在第三國見面並不意味著這是國際場合,北京已經明示、暗示大陸的底線和顧慮。我們也知道大陸內部對於馬習二人是否會面仍有不同思路,有人看重領導人的歷史性作用,主張大開大合的放手一博,完成歷史性的突破,讓兩岸關係再也無法逆轉,但也有人主張循序漸進,不要揠苗助長,漸進比躁進來得理想,欲速恐有不達的可能,更有人認為這是一場政治博弈,台灣必須做出具體的讓步,更有人提出美國並不樂見兩岸關係大幅快速改善,不無制肘的可能,反正問題複雜難解。
 
  當然,馬習二人會面非同小可,外界一般認為象徵意義應該大於實質意義,而象徵意義的本身就又會帶來實質的影響,既然象徵意義較大,事情成功的可能和機會當然就相對大些。只要雙方都有默契,只要馬習兩人能夠見面就是最大的成就,而且見面的方式與時地仍有進一步操作的空間,當和平已經成為兩岸同胞與雙方當局認定的共同價值,當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已經成為事實,未來端看雙方如何在法理上做出正確的表述,在政策上做出合情合理的妥善安排。至於是否採取由易而難,由簡而繁的方式,先由國共發表和平宣言,再往上逐步發展,並為將來的政治對話、政治協商,政治談判進行鋪路,誰曰不宜?
 
  或許,有人會對於前述主張有所質疑,對於和平到底是方法或是目標仍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和平是手段,統一才是最終的目標,如果以和平的方法無法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北京在方法就會有所調整,但也有人認為和平的本身就是一個目標,就是一種價值,必須全力加以維護。持平而論,和平既是理想目標也是手段方法,我們以當前的各國淡化主權以及蘇格蘭的統獨公投為例,兩岸當局或許都有值得深思借鏡的地方。國際的關切理所當然,但美國現已表明態度,認為馬習見面與否是兩岸之間的事情,美國的立場仍然是鼓勵對話、降低緊張、循序漸進、華府希望能夠了解事態的發展,而不被蒙在鼓里,美國的反對應可基本排除。
 
  於此,筆者要強調的是,如今外力幹擾的可能性排除,事情雖然仍有一定程度的風險,但未來的主動權畢竟仍然操之於北京手中,數利相權取其大,中國大陸如何能在既能維持原則的堅定性,而又不忘策略的靈活性的基礎上,以創造性的思維,突破性的做法,把握歷史性的機遇,為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永續經營,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非斤斤計較於短期眼前的政治得失,馬習二人能否利用這次APEC會議見面,其實端在習先生的一念之間。雖然機會之窗已經有限,但我對此仍然抱持審慎的期望,願意為此再進以上數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