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亞投行將實現多贏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4-11-06 09:16:39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10月24日,中國主導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中國經濟周刊》發表特約評論員葛豐文章表示,某些國家基於眼前利益盤算,對亞投行成立心有不甘。不過若將心胸放大眼光放遠,不難看到亞投行成立符合全球體系演進進程,其致力打造的多贏格局將是各方樂見其成的歷史必然。

  首先,亞投行成立有助於豐富完善多邊合作與協調機制,由其反襯出的,則是當下全球治理日漸疏離於國際形勢快速變遷。譬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這一基礎性的全球政府間合作組織依然固守70年前布雷頓森林體系所反映的全球秩序,其昧於形勢清楚不過地體現在對新興市場國家崛起的忽視。目前金磚國家年產值就占到全球逾五分一,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更是超過50%,但在IMF擁有的配額卻只有區區10.3%。

  反觀歐洲國家年產值已跌落至全球18%,但擁有的IMF配額卻依然高達27.5%,此外更不用說,IMF總裁一職迄今仍然為歐洲人所把持(世界銀行行長則通常由美國人擔任)。這種貢獻與話語權相背離的狀況,顯然不利於國際間依公平原則展開合作。

  其次,亞投行成立有助於從根本上推動全球經濟再平衡。最近數十年間,全球性失衡最主要的體現即在於美、歐等國經常賬戶赤字不斷擴大,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與石油輸出國的經常賬戶盈餘也不斷擴大,這種雙方間達成的“恐怖平衡”(編者注:一邊是“坑害者”想通過坑害獲益,一邊是另外一群人,想通過抓坑害者獲益)帶有不可調和的先天矛盾。因此從長期來看,全球經濟再平衡必須借助新興資本盈餘國家逐漸實現自主式的資本輸出。

  但是目前新興資本盈餘國家“走出去”的道路並不順暢,其中很重要的障礙即在於作為投資目的國的發達國家經常戴有色眼鏡看待這一角色互換。不過好在目前發展中國家間業已形成的巨大差異,使得其互補性不斷提升。譬如主導籌建亞投行的中國,已經累積起近4萬億元外匯儲備,而未來十年間,預計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將耗資8萬億美元,其中單印度就需要至少1萬億美元,這使得國際間的資本流動,有望開辟出一條全新的、互惠的、可持續的再平衡通道。

  最後,亞投行成立並不是某些發達國家認為的那種零和博弈,實際上發達國家應該看到這實則也有利於其加速自身內部結構性調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