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太陽戰爭”效應溢出民進黨變成跨黨態勢?

http://www.CRNTT.com   2014-12-16 09:55:12  


蔡英文在“國是會議”問題上頗顯倨傲之勢。從此角度而言,民進黨內的“太陽戰爭”已經發生溢出效應,變成跨黨之間的態勢。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訊/“九合一”選舉這個作為腳踏實地的行為形態活動結束後,台灣政壇又回到了政治議題“高空打炮”的常態境況。朱立倫提出了“內閣制”、降低投票年齡至十八歲、檢討“單一選區兩票制”、降低政黨“門檻”至百分之三等一系列“修憲”議題的主張,蔡英文立即“打蛇隨棍上”式地提出召開“國是會議”的主張;馬英九眼看“有機可乘”,邀請蔡英文進入“總統府”商談召開“國是會議”的問題,但蔡英文卻以“國是會議”不是私人間的事情,應當全民參與為由予以拒絕。一時間,好像是台灣地區的天空上有“三顆太陽”在散發“修憲”議題的“光和熱”,令人感到民進黨內的“太陽戰爭”,已經溢出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進行。

  “國是會議”是台灣地區的一個政治術語,指由朝野政黨與民間人士共同召開的會議,以決定“國家”重要的政策方針,不論政治或經濟層面。“國是會議”的性質類似政治協商會議,但並非是常設機構,也不具備任何法定職權。 

  在李登輝時期曾經召開過兩次的大型“國是會議”,既加速了台灣地區的民主化發展,被稱為“寧靜革命”,其實是台灣版的溫和“顏色革命”,也助長了“去中國化”的“獨台”思維。

  一九九零年的第一次“國是會議”,是李登輝在會見“野百合花學運”的學生代表之後,而同意召開的,以解決重大的“憲政”爭議。六月二十八日,在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支持下,於台北市圓山飯店召開。會中針對“國會改革”、“地方制度”、“中央政府體制”、“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憲法與臨時條款修正方式”等五組議題逐一討論,最後達成“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回歸憲法”、“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修憲採取一機關兩階段方式”、“修憲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名之”等共識,並一一透過法定體制逐一落實。根據會議結論,台灣當局於一九九一年宣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國大代表”恢復定期改選,“萬年國會”現象結束,台灣的民主化進入新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