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自貿區將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通道

http://www.CRNTT.com   2015-01-08 09:30:33  


 
  問:你怎麼看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的增量?

  邵宇:2015年對外投資的增量,我認為在15%左右。但全球經濟的一個特點是美國經濟比較強,因此它會成為對外投資的比較大的目的地。所以我認為對美投資,可能會有大幅增長的空間。其次,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絲路基金投資的開始,對於新興經濟體的投資和對外投資在2015年可能都會有井噴的過程。

  以混合所有制破解融資成本困境

  問:有經濟學家認為,“一帶一路”戰略中,基建領域的機會主要還將由大企業獲得,而小企業的機會相對較少,你怎麼看?

  邵宇:在這一戰略中,大小企業應當是各司其職的關係。比如由大型公司總包,然後再分類承包給更小、更專業的民營公司,這樣會比較好。如果一家大公司把所有單吃下來,都進行內部消化,將難以形成良好的商業生態,關鍵看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是否有合理分享機制或分包機制。

  問:未來數年,對外投資是否仍將由國有企業占據主導地位?

  邵宇:我認為可能是的。確實中國整個經濟的特征就是國企比較強,但有一種趨勢也比較重要,國企出國門投資,會面臨各方面的限制。國企在國內獲得超國民待遇,然後用這一超國民待遇,或者說比較強勢的競爭態勢前往各個國家獲取資源,或者拿下重大工程,非常容易引起所在國在野黨或者是民眾的反感,並且這種“反感”影響重大,可能導致所在國的“一票否決”。

  因為市場和民眾都覺得這是不公平競爭,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原則,主要的爭議都發生在發達經濟體中;但新興經濟體對此並不敏感,在他們看來,企業有效率就好。

  問:中國的企業比較傾向和外國政府而不是民間合作?這是否需要中國政府提供更強勢的支持?

  邵宇:這需要區分不同的市場。通常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企業與權威型政府的合作比較多一些;但在發達經濟體,還是以民間合作或者打交道較多。

  在新興經濟體投資,國內政府的支持是第一位的,這樣才能避免政治風險。較好的國際衝突管控能力,在整個對外投資過程中,特別是高風險區域里,是非常重要的、值得考慮的因素。

  相對來說,美國政府更加強勢,但因為過於強勢,在具體項目中可能附加了更多的政府條件,對於某些新興經濟體來說無法接受。相對而言,中國政府比較靈活,但這種靈活有時可能會被發達經濟體視為不夠有原則。

  問:對“尼加拉瓜運河”項目,商務部發布了一個風險提示,提醒國內企業切勿以任何形式參與,是不是反映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困惑?

  邵宇:是的,這樣一種項目非常大,並且可能盈利比較困難。走出去的過程,政府更多的是提供風險警示—就是不反對民企去做這樣一些商業項目,但做提示,做好應該履行的管理的職責。

  問:目前,國內國企民企的融資雙軌制是一個客觀現實,融資成本的雙重待遇,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負面影響,是否有途徑可以破解?

  邵宇:民資和國資混合所有制是很好的方式。部分民營企業走出去已有一段時間,有些已獲得競爭優勢。比如海瀾之家、複星、李書福等,他們已經有成功的案例,走出去的學費已經交了。那麼為什麼不借助他們所提供的這些基礎設施,以及學到的技能和知識呢?國資在資源方面比較好,只需要將資金配給民企,讓他們將海外投資的能力成倍放大即可,相當於是國資在搭便車—民資作為GP(一般合夥人),國資成為LP(有限合夥人),這樣整個投資的效率和投資的強度都會迅速增加。

  這樣也使得對外投資的過程會比較平順,避免所在國對中國國資產生是否不公平競爭的質疑、產生相應的法律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