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楊早:死亡面前什麼才是“無比正確”?

http://www.CRNTT.com   2015-01-11 09:56:28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訊/1月2日,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官網發表大字標題的評論,題為《上海外灘踩踏證明我院管理無比正確》,聲稱面對外灘踩踏這樣的惡性事故,“關鍵是我們的社會輿論如何導向?我們的社會風氣如何建設?我們的社會組織如何管理?我們的青年朋友如何對待洋節日?”

  此論一出,遭受輿論猛烈批評,指其漠視生命,利用死難事故進行公關,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的祭文更是直斥其非:“西北三流學院,泯滅天理人倫。抱殘守拙自閉,厚顔無恥逞能。謝絕世界大同,號稱保衛文明。同胞屍骨未寒,爾等是何居心?”

  在這件事上,輿論基本是一面倒。不過,一旦死的不是“同胞”,情況就不太一樣了。

  1月7日,巴黎《查理周刊》遭受殘酷殺戮,12人死亡,為法國40年來最慘重的襲擊悲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法國的“911”。

  因此,中文輿論場呈現出了類似“911”之後的交鋒場面。一方面,哀悼、譴責之聲充斥新老媒體,雖然這次沒人喊“今夜我們都是法國人”,但《查理周刊》與媒體同行舉起的“我是查理”被很多人效仿;另一方面,追問“原因是什麼”的聲音不絕於耳,諸多討論文字中,一個結論漸漸浮現:哦,他們(《查理周刊》,西方媒體,西方國家)原來是咎由自取。

  觀察者網特約“旅法學者宋魯鄭”的評論很有代表性:

  “不管怎樣,從後果來看,西方這樣的新聞自由不但無助於解決不同族群之間的矛盾,相反會激化。畢竟,不同的族群,其價值觀和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如果用一個族群的標準去衡量另一個,其衝突不可避免。更何況,難道新聞自由也包括冒犯他人信仰的自由嗎?從這個角度講,中國沒有這樣的新聞自由,實是各民族之幸。”

  這種言論頗有代表性。在我見到的不少朋友圈簡短評論,更能直接地反映說者的情緒:“怎麼就不長點記性呢?”“你可以不信仰,但應該有起碼的尊重!”“西方人不該漠視伊斯蘭的價值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