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5-01-31 11:15:08  


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核心是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關鍵是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訊/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前,中國城鎮化發展已進入提升發展質量的新階段,既面臨巨大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是必然選擇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王一鳴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總體上保持了快速發展態勢,城鎮化率穩步提高。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以農村改革為主動力,城鎮化開始恢復發展,1978年至1984年城鎮化率從17.92%上升到23.01%,平均每年提高0.85個百分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期,以城市改革為主動力,城鎮化實現平穩發展,1984年至1992年城鎮化率由23.01%提升到27.46%,年均提高0.56個百分點。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至本世紀初期,以市場化改革為主動力,城鎮化步入快速發展階段,1992年至2003年城鎮化率從27.46%提高到40.35%,年均提高1.19個百分點。本世紀以來,以實施城鎮化戰略為主動力,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2003年至2013年城鎮化率由40.35%提高到53.73%,年均提高1.34個百分點。

  總體上看,過去30多年,中國城鎮化呈現以數量規模擴張為主的基本特征,這種城鎮化發展模式,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和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嚴重滯後。被納入城鎮人口統計的2.6億農民工及其家屬,未能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處於“半市民化”狀態。城鎮內部出現的新二元結構,制約了城鎮化對擴大內需和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也帶來社會風險和隱患。

  第二,大量占用土地,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突出。城鎮化進程中,占用大量土地進行開發建設,城鎮用地規模擴張過快導致耕地減少過多,城鎮空間擴張快於城鎮人口增長,加劇了城鎮化與土地資源緊缺矛盾。一些城市出現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生態環境壓力不斷增大。

  第三,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大城市病”開始顯現。東部一些城市人口資源矛盾加劇,中西部城鎮化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優質資源過度向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配置,導致人口過度集聚,出現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等“大城市病”,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卻因缺乏資金、技術和人才等生產要素,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受到限制,難以得到充分發展。

  第四,城鎮建設貪大求洋,缺乏文化傳承和地域特色。城鎮建設千篇一律,不考慮文化傳承和地域特色,出現了“千城一面”的現象。

  總之,隨著中國城鎮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變化,過去一個時期以數量規模擴張為主要特征的城鎮化道路越來越難以持續,加快向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質量提升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轉型勢在必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