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中評青年論壇:香港青年與國際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6-11-15 00:05:49  


 
  第二,從教育體系的角度來考慮,香港分成三個層次:第三層是本地、第二層次是部分國際化、第一層次是高度國際化。本地層次就是沒有海外經驗,部分國際化層次就是有半年到一年在海外,高度國際化層次就是培養高度國際化人才,在國外有很多生活、學習甚至工作的經驗。總體來講,香港處於中間的“部分國際化”的層面,香港最頂層工作所需要的人才都需要高度國際化教育背景,而香港主要提供的是第二層面。第一層次的教育成本非常高,而從學校教育成本來看,成本太高也難以讓全部學校達到這個層面。如果在第二層面的人才去競爭與第一層面對應的工作機會,當然會出現很大落差。

  現在我們反過來想,為什麼今天出現這個問題?假如符合各個層面的崗位都有的話,我們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問題就在於現在香港的產業結構單一,從就業市場的角度來看,導致目前的學歷和就業崗位是脫鉤的,畢業生讀完書出來沒有相應的工作機會,他們往往找不到符合預期的就業崗位。現在的問題就在這裡。如果要真正解決問題,可能要從培養高度國際化人才的角度來思考,也就是第一層次的人才是否需要增加?

  但考慮這個問題時,必須看到背後帶出來的成本問題。其實香港人才並不是很缺,香港教育體系主要培養出第二層面的人才。香港中學分為三組,第一組學校的學生在高中時,45%學生離開學校出國,這也代表了後來回國的那一批人。以MT那80%的海外畢業生為例,香港的海外人才結構有三部分:第一是從本地出國後再回來的,第二是旅居海外的,第三就是外國人,其中目前以第二類海歸比例比較高。但我們不能忽略從本地出去以後再回來的那一批人,並不是說他們回來後沒有競爭力,而是他們根本沒有回來的想法。所以,與其去考慮的如何增加第一層面教育的方法,不如關注真正要解決的學歷與相應就業崗位之間脫鉤的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很多工作都事倍功半。

  還是那句話,香港不可能所有崗位都需要國際化人才,這是不現實的。香港目前看起來最能賺錢還是金融行業,香港金融行業人口包括金融以及金融相關服務行業崗位大概有29萬,而香港整個就業市場提供了380萬左右的就業崗位,以及香港700多萬的人口,所以如果大家都集中在二三十萬就業崗位的話其實並不現實。因此,有關國際化人才的問題實際上出在和就業相關的環節,我就從這個角度來帶出討論,謝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