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慘烈的戰場也門,成為中東的墳場?

http://www.CRNTT.com   2016-11-26 00:02:08  


來源:網絡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作者 樂國平)發生在敘利亞的戰爭在今年不斷升級,西方國家和俄羅斯對敘利亞的空襲牽動著許多人的心,特別是戰火中平民的悲慘生活引起了國際社會對人道主義關懷的高度重視。然而,在世界關注敘利亞戰事的同時,中東另一個慘烈的戰場——也門,卻黯然躲在世界主流媒體的報道角落裡。由沙特等海灣富國發動的也門戰爭迄今已持續了一年半,同敘利亞戰爭一樣,這場涉及民族、宗教矛盾和恐怖主義的戰爭看不到盡頭。實際上,也門戰爭對於地區安全的衝擊不亞於敘利亞,而沙特等捲入戰爭的海灣富國,在膠著的戰爭期間暴露出自身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也門,似乎要成為海灣石油富國折戟沉沙的“墳場”。

  也門是阿拉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儘管該國與沙特、阿曼、蘇丹等產油國是鄰居,這個國家境內卻幾乎沒有任何油氣資源。也門在近代由於遭遇不同的政治勢力殖民,而分成了兩個國家,分別是背靠西方的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北也門),和從屬蘇聯陣營的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也門)。在宗教和意識形態方面,北也門大多為什葉派穆斯林,政治上則奉行世俗主義,南也門大多為遜尼派,政治上則實行社會主義。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南也門失去了靠山,最終被北也門吞並,北也門的政治獨裁者、總統薩利赫,成為了統一後的也門總統。

  然而,統一後的也門並不太平。南也門民眾在社會主義道路受挫後,紛紛轉而以更虔誠的伊斯蘭信仰作為慰藉,“基地”組織等遜尼派極端勢力趁機在也門南部擴大影響,而在也門北部的薩達省,地方部落豪強胡塞擁兵自重,不聽從總統薩利赫的領導。國內政局的持續不穩,使得薩利赫越發實行鐵腕統治,引起了國內民眾的憤怒。

  2011年,也門爆發民主運動,總統薩利赫被迫下台,將權利交給信奉遜尼派的副總統哈迪。但薩利赫並不甘心失敗,他隨即聯絡胡塞武裝,並於2015年順利打下了也門首都薩那,將哈迪趕到了南也門的亞丁。由此,也門分裂為控制北部、信仰什葉派的胡塞-薩利赫政權和控制南部、信仰遜尼派的哈迪政權。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立即對也門進行幹涉,扶植哈迪政權攻擊胡塞武裝,也門戰爭全面爆發。

  沙特等海灣國家作為產油富國,又是美國的盟友,其軍事力量和財力遠遠在也門胡塞武裝之上。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沙特等海灣富國幹涉也門一年多以來,自己損兵折將不說(連沙特等國的多位王室成員都在也門戰死),竟然遲遲無法攻克薩那、荷台達等北也門大城市,甚至,被人蔑稱為“拖鞋軍”的胡塞武裝將戰火燃燒到沙特境內,攻克了沙特納季蘭省和吉贊省的多地。究其原因,首先,胡塞武裝擁有廣大北也門什葉派信徒的群眾基礎,又獲得了伊朗等什葉派國家的軍事援助,同時,沙特等國對也門的狂轟濫炸失去了民心。儘管胡塞武裝亦難以攻入南也門,或深入到沙特境內的重要地區,但也門戰爭的長期拉鋸,對於沙特等國自身力量,和地區安全構成了日益嚴峻的威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