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關注:內地學者論政治改革和民主良治

http://www.CRNTT.com   2016-12-20 00:17:55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
  中評社香港12月20日電(記者 黃博寧)團結基金會“今日中國:政治與現代社會發展”論壇昨日邀請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風險投資家及政治學學者李世默、紐約大學比較文學及東亞系教授張旭東,分別以“中國大陸如何治理”、“黨係乜東東”、“中國主權和國家認同”為題進行分享。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首先指出,衡量一個治理制度的好與壞,應該取決於它對國家和人民所產生的良性效果,如果把競爭性選舉視為民主的主要成分,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標准,判斷肯定有失誤,當競爭變成政治化而人民又缺乏共同信念和國家觀念,競爭性選舉就很可能變成部族、種族、教派或民族之間的矛盾,或是貧富的對立,進而演變成陣形衝突,甚至國家分裂。

  他表示,作為一個主權國,國家在收回香港時,推出“一國兩制”的構思,展現出大國的自信心、氣度和相容性,這個制度既讓香港人保持生活方式不變,也使中英兩國可以以和平方式解決了主權和領土問題,使國家統一大業,走出一大步。今日,希望更多的香港人,深入認識國家的治理之道和思維策略,化解香港目前面對的多種矛盾,為香港的福祉而努力。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指出,世界對中國30年來的經濟成就基本沒有爭議,政治上就分歧巨大,按照西方的標準看,中國仍然沒有普選、沒有三權分立,政治改革沒有取得實質突破。然而大陸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的治理改革相當成功,這也應算作是政治改革的部份,從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政府與社會的關係等方面看,中國的變化巨大,發展了黨內民主、社會民主、協商民主,立法、司法、決策改革,幹部人事改革、決策監督等制度。

  他表示,中國政府將善治作為理想的政治目標,結合中國的國情以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但德治在逐步讓位法治,繼續從一元治理走向多元治理,從集權走向分權,從管治型政府走向服務型政府,從黨內民主走向社會民主。

  風險投資家及政治學學者李世默表示,上世紀末“民主=良治”、“市場資本主義=繁榮”、“言論自由=創新”、“全球化=歷史終結”、“法治=自由平等”的理論風靡世界,不過以世界的民主浪潮看,只有波蘭、捷克等少數國家比較成功,從威權走向民主的國家或地區如台灣、南非都遭遇挫折,由發展中國家直接變成民主國家就沒有成功案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