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習近平的“心靈契合”統一觀

http://www.CRNTT.com   2018-10-01 00:16:24  


  中評社香港10月1日電/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楊開煌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9月號發表專文《習近平的“心靈契合”統一觀》,作者認為:“習近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辦法是將互動式的和平統一轉變為主動式和平統一。兩者差異在於,如果互動式和平統一是視和平為邁向統一的途徑,同時將談判視為統一的主要手段;而主動式和平統一則展現‘能和’、‘用和’的自信心,不論“台獨”政權如何挑釁,中共‘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而習的目信心,來自於他所倡議的‘心靈契合’統一觀,這個‘統一觀’具體包括了以下四個方面構築的基礎:一是兩岸和平統一的物質基礎;二是兩岸和平統一的社會基礎;三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心理基礎;四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國際基礎。”文章內容如下:

  一、互動式和平統一的衰退

  自1979年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倡議兩岸“和平統一”以來,兩岸關係跌盪起伏、風風雨雨,不過中共堅持國家“和平統一”的目標一直沒有改變。從理論來看此一目標本身應包含了“統一”與“和平”兩個部分,兩者相較“國家完全統一”具有絕對性和無可取代性,而以“和平”衹是完成“統一”的“第一手段”。正因為“和平”衹有工具意義,具有可調整性,1984年鄧小平說:“如果不能和平解決,衹有用武力解決,這對各方都是不利的〔1〕。”之後他又更清楚地說:“我們堅持謀求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們不能作這樣的承諾。如果台灣當局永遠不跟我們談判,怎麼辦?難道要放棄國家統一?絕不輕易使用武力”,“但不排除使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這是一種戰略考量〔2〕。”1985年他特別對李光耀說“蔣經國不在了,台灣出現‘獨立’怎麼辦,我們怎麼能承諾不使用武力?”〔3〕其實鄧小平講了三種“統一方式”:使用和平、不能放棄使用非和平和不輕易使用武力。而江澤民在剛剛就任的記者會上也說:“不作這樣承諾,是針對外國干涉勢力和分裂主義分子的。”〔4〕這就是說“統一”是唯一責任,沒有妥協的餘地。迄今四十年間,此一信念,歷經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當今的習近平四位總書記,而歷久彌堅,從未動搖,衹有表現“和平統一”的方法、手段和內容會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調整。

  從和平統一方法來看,最明確的調整就是2005年的“反分裂國家法”,在鄧小平時代,特別是80年、90年,中共領導人在涉台問題上,提及和平統一時,總還是不忘記鄧的“不放棄說”,到了“反分裂法”在中共人大最高票通過之後,“統一”方法出現了兩個明確的改變:

  一是增加法律手段,在此前“統一”是中共的國策,故而衹有政策手段和行政手段;其隨意性比較大,領導人的個人意志表現也較重要;法律手段就一定的程序性和民意性,相對而言,方法的穩定性也強烈得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