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當前台灣民眾的統獨心態

http://www.CRNTT.com   2019-03-17 00:01:36  


 
  而在選舉政治的驅使下,支持統一的政治人物、政治勢力和政黨屈服於政治現實,因為短期選舉利益的考量,迴避“統一”這個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歷史趨勢,迴避歷史賦予的責任。“統一”將長期成為“不能說,也不能做”的事,成為台灣政治領域走向消音的“政治前景”。這將導致“台獨”思潮持續蔓延,即使是短期的局勢穩定,也不可能消除兩岸長期面臨的“台獨”分裂主義勢力及其活動帶來的隱患和威脅。

  因此,這種孤立主義情緒及傾向是分離主義持續蔓延的溫床,如果忽視“台獨”勢力及其活動利用並且助長這種孤立主義情緒,不能以適當的方式加以緩解及轉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乃至和平統一道路將會更加曲折和漫長。

  從上述兩項分析不難看出,“維持現狀”與“不統、不獨、不武”似乎有著共同的民意基礎。

  (三)當前台灣年青一代的統獨心態的基本特徵,是“維持現狀”主流民意的重要組成部分

  考察當前台灣青年的統獨心態的基本特徵,亦可看出“維持現狀”所擁有的民意基礎。與老一輩台灣民眾相比,年青一代的“國家認同”與歷史記憶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的政治認同及“統獨”立場都相對較為理性,基本上是以當代的西方價值觀念去理解“統獨觀念”,承認兩岸的歷史淵源,並不堅持絕對地將“統一”或者“獨立”作為台灣前途的單一選項。在希望大陸尊重目前兩岸現狀的前提下,並不排斥未來兩岸成為一個共同體的可能性。以理性為基礎的“淺綠”群體對應的也就是以理性為基礎的“淺藍”群體,兩者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念取向、理性思維和言語平台,基於對問題的不同解讀和判斷而走向不同的“統獨”立場,這兩個群體之間相對較易溝通,當下大多數台灣青年就是擺蕩於政治光譜上“淺藍”與“淺綠”這兩種色調之間,從而成為相當一個時期以來“白色政治勢力”的支持力量。這兩個群體以及他們之間的地帶,應該是當前台灣民意走向的最重要的區域,而由2018年“九合一”選舉結果反映出跳脫藍綠的中間選民有持續壯大的趨勢,這同時也就是所謂“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主張的廣泛社會基礎。由此可見,現階段台灣年青一代的心態並不穩定,雖然在民調上支持“統一”的並不占多數,但是一旦出現有利於“統一”的形勢,相信其人數和比例將會出現大幅度的增長,這無疑是利益相關的價值取向,也是無可厚非的,但這也正是“台獨”勢力持續製造兩岸關係緊張、企圖深化台灣年青一代對大陸的敵對意識、以穩定其鼓吹的“台灣認同”的現實原因。

  正因如此,大陸在“反對台獨”的同時,無疑更應加強“促進統一”的努力,以台灣民眾所能普遍接受的方式,更為明確地勾勒出未來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

  對於兩岸關係和台灣政局演變來說,台灣民意無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應當看到,台灣民意的形成和變化受制於多種因素的引導和綜合影響,民意對台灣政黨和政治人物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台灣民意中的積極因素將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消極因素無疑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阻力及障礙。如何辯證地分析和對待當前台灣民意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性課題,如何有效地引導和爭取、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台灣民意是一項艱巨的、綜合性的工程。增進兩岸同胞的溝通瞭解,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是爭取台灣民意的必由之路。誠然,由於兩岸隔絕多年,各自的發展道路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差異較大,加上李登輝、陳水扁執政20年推行的分裂主義和“去中國化”政策以及民進黨及“台獨”分裂主義勢力的宣傳鼓動所造成的影響,要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還需要相當的時間和漫長的漸進的過程。這無疑應該成為現階段對台工作努力的方向,而當前在進一步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同時,必須在相關領域持續地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