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冠華語中評:疫後兩岸經濟新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0-06-14 00:10:49  


張冠華(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 林艷)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主辦了“疫情下的兩岸經貿關係”遠程視頻會議。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張冠華在會議結束後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表示,疫後兩岸經濟關係環境複雜,面臨挑戰也存在新機遇。他建議,疫後盡快恢復兩岸正常交流,優先恢復貨物往來和商務人員往來,並在確保防疫前提下提供商務人員往來便利措施。

  張冠華首先分析了疫後全球供應鏈的走向,對此,他有三個判斷:第一,疫情對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影響較大。IMF4月世界經濟預測,由於疫情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急劇收縮3%,世界銀行最新預計全球經濟將下滑 5.2%。假設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消退,防控措施可以逐步取消,隨著政策支持措施幫助經濟活動恢復正常,IMF預計全球經濟預計在2021年將增長5.8%,世界銀行預計恢復增長4.2%。美國第二季預計將大幅衰退,預測數據從衰退20-50%不等。歐美相繼在疫情未完全控制下減少防控措施,其帶來的疫情走向及對經濟影響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第二,疫後全球化及國際供應鏈面臨收縮。張冠華認為,疫情使各國封鎖邊境與人員流動,重創全球供應鏈。若疫情延長,在防控措施下的各國經濟恢復可能固化封境下的供應鏈格局,對疫後全球供應鏈恢復帶來挑戰。同時,疫後各國和經濟體更重要公共衛生產業和關鍵產業的自主生產,全球供應鏈可能會出現局部收縮。 

  第三,全球化面臨挑戰但難以逆轉。張冠華表示,全球已形成的深度相互依賴短期難以根本改變。全球市場化條件難以逆轉。全球治理結構會發生深刻變化,但難以發生根本轉變,多邊組織、機構、規則仍會發生重要作用,難以被取代。但可能會有新的發展形式:其一,5G、AI 等新經濟發展產生短鏈革命,疫情期間遠程經濟發展衍生出新的產業發展方式;其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相對更能滿足供應鏈安全與比較優勢雙重需求;其三,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會對疫後全球化產生深刻影響,可能局部形成“脫鈎”和“雙軌”體系,但很難想象全球化會回到“冷戰”時狀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