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曹潤來:大變局下對新基建的觀察與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0-07-13 00:05:00  


中評智庫第七屆青年論壇(中評社圖片)
 
  當前對“新基建”的研究眾多,曹潤來從三方面談了對“新基建”的認識。

  第一,“新基建”到底“新”在哪裡?曹潤來認為有以下幾點:

  領域新,“新基建”是有時代烙印的,如果說20年前中國經濟的“新基建”是鐵路、公路、橋梁的話,那麼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5G、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與“新基建”對比,“老基建”在部分地區尤其人口流出地區已經過剩。而“新基建”屬於創新力度最大的新型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形態新,傳統的基礎設施主要是硬件設施,而相較於有形的設備投資,“新基建”還有很多軟建設。包括經濟模式的探索、金融制度的改革、減稅降費等,通過這些創新,不僅可以使“新基建”的投資更有效率,也能解決新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制度性瓶頸,從而更加有效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主體新,舊有的基礎設施建設主體主要是政府相關部門或者是國有企業,而“新基建”不僅是有政府主導,還有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參與其中甚至是引領發展。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從互聯網公司發展壯大,目前已經越來越多的融入生活,包括這次疫情中誕生的許多抗疫手段,都是政府和企業進行合作的成果。

  第二,“新基建”是大變局背景下,中國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內部需求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民生導向和社會乘數效應。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公路、鐵路、機場、橋梁,使人與人、城市與城市的距離縮短,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正是因為當時超前的基礎設施布局,大幅降低了企業成本,才讓中國製造具有強大競爭力,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不言而喻。站在現在看未來,也需要更前瞻的頂層設計來進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從外部環境來看,中美博弈進行到現在,科技戰場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戰場。從中興、華為被美國限制,到對幾十家中國機構及個人管制的“實體清單”,再到最近被限制使用的數學計算軟件,無一不顯示出發展自身基礎實力的重要性。

  從當前經濟環境來看,“新基建”有利於緩解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的衝擊,穩定經濟增長。尤其從長期看,有利於為中國產業發展注入強大的“數字動力”,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所以無論從內外需求和當前經濟環境來說,我們都有進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和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