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汪毅夫:胡適與“中研院”二三事

http://www.CRNTT.com   2021-11-10 00:16:35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作者 汪毅夫)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即將舉辦“胡適在台灣”學術工作坊,我聞訊寫了《胡適談台灣史的史料研究》《談〈胡適口述自傳〉》,期朌主辦方允我參加討論。又見工作坊的議題之一是:胡適與“中研院”,記起舊日筆記裡有二三史料,涉及1928年至1948年間,胡適與“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的關系。茲抄出以供學界友人參閱。

  1.據《中國教育年鑒》,“中研院”於1928年“正式設立時,其公布之組織法中即有設立評議會之規定,唯創辦伊始,以限於人力、財力,未能早日實現”。1935年6月舉行聘任第一屆“中研院”評議員選舉會於南京。胡適被選聘為第一屆評議員,該屆評議員共30名;第一屆評議會共舉辦年會5次,至1940年任期屆滿,乃於1940年3月舉行聘任第二屆評議員選舉會於成都,胡適得連選連任,該屆評議員人數仍為30人。除了擔任評議員,胡適長期擔任“中研院”的通信研究員,這才是他在“中研院”的專業職務。由於抗戰、內戰的原因,“中研院”第二屆評議會的任期延長了,該屆評議員才有了參加1948年評選“中研院”院士的機會。           

  2. 按照“中研院”組織法之規定,“中研院”院士由評議員選舉之,院士名額為80至100人。嗣後則每年由“院士”選舉,名額不超過15人。1948年3月,第二屆評議會第五次年會選舉“院士“81人,胡適當選。

  3.1940年3月5日,“中研院”院長蔡元培在香港逝世。照章應由評議會推選院長候選人3名,呈請國民政府遴任。故於3月21日在成都舉行“中研院”第一屆評議會第五次年會,選出翁文灝、朱家驊、胡適為“中研究院“院長候選人。後經國民政府遴選,任朱家驊為中研院第二任院長。               

  4.《胡適的日記》(中華書局,1985)記:1937年2月20日,“在家休養。今天起坐稍遲,為中央研究院評議會寫陳銓《中德文學研究》短評”(汪按:胡適認為“此書甚劣,吳宓的得意學生竟如此不中用”);1937年4月28日,“我借車出門,往中央研究院。見孟真、孟和、王顯廷等。略談評議會議案事”;1937年5月3日,“早晨7點到京。9點往中央研究會(院)赴評議會第三次會。蔡先生主持,精神還好”;1937年5月4日,“續開評議會。下午五點一刻完。蔡先生始終主持”;1937年5月9日,“車上與林可勝談(汪按,林可勝與胡適同為一、二屆“中研院”評議員,後同於1948年當選為“中研院”院士)”;“今天張曉峰(其昀)從華府回來,他來看我,說他和吳景超閑談,他主張要把中央研究院脫離政治,恢復學術獨立,他們主張要我去做院長。我對他說,我決不要幹此事,我是一個有病的人,只希望能留此餘生,做完幾件未了的學術工作。我不能做應付人、應付事的事業了”(汪按,胡適後來還是不由自主地當了“中研院”院長,不由自主地陷於“應付人、應付事的事業”,以“有病的人”卒於任,留下“幾件未了的學術工作”,留下幾部只有上卷的學術著作,令人婉惜)。       

  (作者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講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