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香港抗疫束手無策?務必破除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22-02-05 00:03:04  


沙田多個地方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其中瀝源社區會堂的檢測中心大排長龍(來源:香港電台)
  中評社香港2月5日電(評論員 林艷)在Omicron和Delta雙變種病毒夾擊之下,香港第五波疫情呈現几何式大爆發,連續36天累計本土確診病例超過千宗,不明源頭個案已超過200宗,而確診者更是遍佈香港18個區。儘管如此,疫情仍然未見頂,不明源頭個案連續4天屢創新高,有專家預計春節過後甚至可能出現“海嘯式”大爆發。我們以為,第五波疫情堪稱香港疫情發生以來形勢最嚴峻、最兇猛的一次,破除抗疫工作中的種種迷思,事關重大,刻不容緩。

  第一,在抗疫策略上,要放棄“與病毒共存”的幻想,避免陷入“躺平式”的被動抗疫。

  隨著第五波疫情的爆發,以及受到一些西方輿論的影響,近來“與病毒共存論” 再次在香港社會冒起,有聲音認為新冠病毒已出現“流感化”,Omicron症狀輕微如“大號感冒”,不必再勞師動眾、勞民傷財抗疫,是時候“與病毒共存”等等。我們以為,這種“躺平式”的消極論調非常不負責任,是完全錯誤的。

  必須指出,香港倘若“與病毒共存”,後果將不堪設想。首先,新冠感染者包括輕症者在康復後均面臨後遺症的風險。最新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除了影響肺部,還會引發嗅覺失靈、記憶力和專注力下降等神經系統症狀,甚至會導致生殖能力下降等,《神經病學臨床實踐》)雜誌、《傳染病雜誌》等近期的權威專業論文都證明了這一點。其次,新冠病毒演變方向仍然充滿不確定性,病毒變異的方向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見得就如公眾所想象般“只會變弱”,它在變異過程中可以加強傳播力,也可以增強殺傷力,更可能改變傳播載體,正如香港出現了倉鼠傳人之類的令人始料未及問題。此外,並沒有證據表明Omicron就是新冠病毒變異的終點。再者,就香港現實情況而言,公共醫療資源有限,根本難以承受“與病毒共存”的後果。香港公立醫院在沒有疫情之下已經出現資源緊張的問題,一旦出現更大規模爆發,公營醫療系統必定不勝負荷。須知,雖然Omicron症狀比較輕微,但並不代表不會致死。尤其是在感染基數增大的情況下,死亡人數依然可以很驚人,最近美國單日死亡個案突破3000正是一個例證。由此可見,今天的香港,根本不應該存在“與病毒共存”的迷思。

  我們相信,誰也不希望成為“與病毒共存”下的犧牲者。日前香港特區政府也針對香港社會上出現的雜音表明了清晰立場,指出“動態清零”是防疫抗疫及保護市民衛生安全的最有效方法。我們希望,香港特區政府能夠一如既往地堅持生命至上的“動態清零”目標,帶領香港社會統一思想、共同攜手抗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