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台海變局下的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3-04-12 00:04:45  


 
  美國拜登政府台海政策,一方面注重防範衝突風險,另一方面意在重塑台灣的“角色”。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多次舉行線上線下會晤,中方不斷重申在台灣問題上的底線、紅線,雙方就保持台海和平穩定與反對“台獨”上形成共識。台海變局的減速意味著中美矛盾一定程度降溫,客觀上有助於緩解台海當前的緊張局勢,也壓縮了民進黨當局藉中美對立而深化兩岸分離的空間。然而中美緩和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既有問題,美國深化對華戰略競爭的戰略路線並未改變,台海一線仍是其布局和爭奪的重點,美台在維持台海和平分裂狀態上具有高度的利益一致性,兩岸互動完全排除美國及西方國家介入和影響的條件仍不充分。為此,民進黨當局對美仍抱有幻想和期望,企圖延續“倚美制陸”的可能,為此繼續加深對美勾連程度,對表拜登政府的新戰略和政策,希冀繼續綁定美國以應對兩岸關係上的壓力。因而其大陸政策仍延續“脫鈎”基調,不但無意緩解兩岸政治對立,甚至升級“兩國論”主張。

  當前隨著台海局勢的變化,兩岸維持和平穩定的力量在上升,這制約了民進黨當局繼續操作“抗中保台”、“倚美制陸”的可能,客觀上有利於中國大陸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等基本立場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對兩岸關係的把握與主導。當然,台灣問題中的既有矛盾和問題難以在短期內化解,負面因素所帶來的衝擊和風險仍然巨大,些許變化是否意味著兩岸關係出現轉機,大陸和台灣能否把握住機會之窗,從根本上改變兩岸關係中外部勢力深刻影響的局面,恐怕還有待觀察。但是不論如何,兩岸關係衹有摒除外部勢力的影響才能真正實現緩和,畢竟徹底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定性力量在兩岸而不在外部。

  二、兩岸關係矛盾化是引發台海變局的直接動因

  當前台海變局的出現有其客觀原因,但兩岸關係矛盾化無疑是直接動因,而民進黨當局加劇兩岸對立則是其中關鍵。

  第一,兩岸實力差距急劇擴大導致關係結構不平衡化。30多年來兩岸實力對比發生巨大變化,台灣地區相對於大陸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占比,從1990年的約43%跌落至2021年的4.363%①。兩岸軍力總體規模呈現出巨大差距②,大陸軍費預算額度已是台灣的10.35倍③。兩岸實力對比的巨大差距使得大陸已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同時也必然引發關係結構的變化,絕對不平衡已成為當前最顯著的特徵。這種局面是台灣當局必不能接受的,而理論上能夠選擇的應對策略模式不外乎兩種,要麼務實面對兩岸關係現狀,加深與大陸的聯繫與互動,在統一進程中謀求有利地位與空間;要麼尋求權力“再平衡”,即以“自助”或“結盟”方式改變當前兩岸關係結構。民進黨當局選擇了後一種模式,即通過“倚美制陸”實現兩岸關係“再平衡”,而美深化對華戰略競爭無疑給予其難得的“機會”。美國因素介入到兩岸關係之中,無疑加劇了兩岸間的衝突對立和不信任感,而此舉也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兩岸間的不平衡性,反而使得台對美失去政治自主性,兩岸關係深受其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首 頁 | 廣告查詢 | 訂閱方法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學術出版社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條款 | 版 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