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汪洋主導 粵港澳平等合作入正軌

http://www.CRNTT.com   2008-12-05 11:01:15  


汪洋主政廣東,粵港澳關係走上平等互利合作正軌。
  中評社香港12月5日訊/《新華澳報》今天發表評論“充滿合作誠意成果豐碩的粵澳聯席會議 ”。文章指出,港澳特區以往有點“不屑”於與“行政層級”較低的深圳、珠海兩市,以至是廣東省打交道。在互不服氣之下,粵港澳三方都白白虛耗了近十年的寶貴時光。現在,在汪洋提出“港澳緊密合作區”新定位之下,得到了徹底的轉變。文章内容如下:

  昨日舉行的二零零八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充滿誠意,成果甚豐。雙方簽署了《粵澳旅遊合作協議》、《粵澳雙方共同推進中醫藥產業合作協議》、《粵澳文化合作項目協議》、《粵澳教育交流與合作協議》、《粵澳體育交流與合作協議》、《粵澳城市規劃合作框架協議》、《關於成立珠澳合作專責小組的備忘錄》和《粵澳應急管理合作協議》等八個合作協議,盡管這些協議是歷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的結晶,但從廣東省長黃華華昨日的致詞內容看,這次聯席會議,是歷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中最具合作誠意的一次。這完全反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調任廣東省委書記後,粵港澳合作關繫定位的重大轉變。 

  實際上,汪洋到任之日,就指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廣東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與港澳經貿聯繫緊密的經濟優勢,堅持相互支持、互利共贏,進一步提高粵港澳合作水平,開創粵港澳合作的新局面,為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汪洋的這一表態預兆著,他在出任廣東省委書記後,粵港澳區域合作將會有較大的突破,並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而且還是朝著有利於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方向發展。此後,中共廣東省第十屆委員會召開了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的決定》,並以中共廣東省委及廣東省人民政府的名義聯合向社會公佈。這個“決定”提出了“構建粵港澳緊密合作區,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新概念、新定位。

  這個新概念,既是建基於廣東省擁有與港澳地區“天時地利人和”的地緣、親緣、人緣、俗緣、文緣等優勢之上,又是承襲著改革開放、經濟特區以至“更緊密經貿合作關系(CEPA)”的政策優惠。可以說,汪洋實事求是、審時度勢,摒棄了其前任要做大區域“霸主”,但因各省、區情況差異太大而整合困難的“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而追求已有近三十年成功經驗的粵港澳經濟合作,而且還是“強強結合”、“制度差異互補”,相信見效更快,品質效益更高,更能充分發揮推動廣東省實現“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奧”目標的作用。廣東省委、廣東省政府對粵港澳合作的實事求是態度,是“互利共贏,平等協商”。這是對近年粵港澳之間的區域合作並不暢順,與各地當政者的“互不服氣”的矯正。尤其是廣東省經過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發展奮鬥,經濟總量及實力已先後超越香港、台灣地區,因而產生了自滿自大情緒,而看不起澳門以至是香港,忘記了廣東在改革開放之初,全靠港澳商人的投資,才積累了後來飛躍發展的原始資本。正因為是“視野”擴闊了,才似乎是要重蹈類似當年毛澤東頗為顧忌的“地方割據”的“泛珠三角”--要在包括了昔日中南局和西南局大部份省區的“泛珠三角”中,自做龍頭,把港澳當作是自己的“附藩”。既然如此,港澳兩特區政府並未熱烈響應“泛珠三角”,只是“敬禮”如儀,在儀式上給點面子而已。另一方面,港澳特區也自恃實施“一國兩制”,擁有“熱線”直達中央之“特權”,而有點“不屑”於與“行政層級”較低的深圳、珠海兩市,以至是廣東省打交道。在互不服氣之下,粵港澳三方都白白虛耗了近十年的寶貴時光,難見改革開放頭二十年的密切、熱絡景況。現在,在汪洋提出“港澳緊密合作區”新定位之下,得到了徹底的轉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