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改革開放30年:物質生活進入品牌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08-12-06 09:58:57  


1985年12月7,顧客在選購“萬寶牌”電冰箱。負責銷售的萬寶電器北京聯營公司,於1985年9月開業。該公司積極做好售前、售後的服務工作。他們銷售的電冰箱做到開箱讓顧客檢查和試機,使顧客放心。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訊/京華時報刊文回顧品牌在中國近30年的發展歷程。全文如下:

  在物質匱乏的時代,誰會在乎品牌呢? 

  戴上歐米茄手表,於澤輝用了15年;買來LV手袋,曉雪用了1年;類似的念頭,王海山還沒有過。 

  他們是三個普通的中國人,和許多國人一樣,有人經營品牌、有人使用品牌。30年來,品牌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要。

  “山城”牌手表

  “山城”手表是父親送給於澤輝的一份禮物,也是他接觸的第一個名牌。那是1984年8月,出身於河南新野的他剛剛考上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下的西南政法大學。 

  “考上大學是件很重要的事。我家境一般,但父親堅持要送我一個禮物。(他)花了差不多一個月的工資,大約70多元,給我買了這塊‘山城’手表。”於澤輝說。 

  1984年,戴上手表,無論什麼牌子,都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社會上,一個“三轉一響”的順口溜正在流傳:三轉是自行車、縫紉機、手表,一響則是收音機。 

  “ 山城”手表,產於歌樂山下的重慶手表廠。多年以後,重慶鐘表公司原副總經理黃仁禮曾回憶了當時的盛況——“最風光的時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手表、手表!省委辦公廳專門來電要手表,主供省直機關和各廳局,我帶了4萬只手表去成都。男人弄到一塊表,能在女孩面前掙足面子。市里頭頭腦腦的子女,都往廠里拱,進廠比進銀行還俏!” 

  1984年前後,不只是手表,幾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有過這樣的一段黃金時期,因為一個物質緊缺的時代剛剛遠去,一些普通人開始發現,手中的工資,除了吃喝之外,還可以買到別的快樂。 

  1984年,在北京,北京鞋帽廠司機王瀛的次子王海山結婚。王瀛也給兒子買了一塊“山城”手表。 

  王瀛是北京人,與周邊的普通工人不同,他此刻已偷偷積累了一筆不小的存款。1980年,工作之餘,王瀛在崇文區欖杆市開了一個專門販賣水果的小店,并申領下了崇文區僅有的四家批發果品執照之一。4年間,手持政府物資部門發給的購貨本,王瀛在永外沙子口的果品批發公司內,批發到了一箱箱水果而後轉賣。 

  這是一個被迫的選擇。“社會輿論當時不好聽。但我家有三子二女,顧不了那麼多,賺錢讓孩子有飯吃,是我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王瀛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