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中國人 應提倡怎樣的文化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09-04-02 12:15:22  


在中國式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國需要怎樣的文化精神?
  中評社北京4月2日訊/《人民日報》今天登出王呈偉的文章“提倡怎樣的文化精神?”作者強調:“我們今天所提倡的文化精神并不抽象,它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要建構積極向上的文化內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揚責任意識和敬業意識,這些都是人文精神中最本分的東西”;“我們不要回避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關鍵是要正視矛盾;只有敢於直面現實中的矛盾衝突,再有為人民大衆服務的文化精神,就能激發出解決問題的智慧,就能塑起屬於這個時代的民族文化靈魂。”文章内容如下:
 
  在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傳統國家,倘要依允那些有特殊癖好的人在古書中尋樂,不知能從中摳出多少可供娛樂的奇聞趣事。泱泱大國,煌煌巨章;有說不完的風花雪月,咏不盡的悲歡離合,道不絕的酸甜苦辣,直把那興亡分合盡入漁樵閑話!說到底,有些人奉為至寶的那點古書中的古事,原本就是過去酒肆裡巷中藝人們把玩的小玩意兒!而今天居然被某些文人請到前台,穿上文化的外衣,一路的招搖走台了;而有在古書中原本是穿著外衣的莊重之態,今天卻被某些大學教授、學者扒個精光,變成年輕光鮮的模特了。

  其實,思想開放原本就不是由著性子隨便玩,如果不影響視聽大衆自娛自樂也就罷了,而那些有文化身份的人,偏偏依仗已有的名聲,非要弄出點與衆不同的聲響,非要反傳統一下,非要比世俗還世俗。其實我們今天所提倡的文化精神并不抽象,它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要建構積極向上的文化內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揚責任意識和敬業意識,這些都是人文精神中最本分的東西。可最近我們看到的有些言論確是和上述精神大相徑庭了,有些人把一些腐朽的東西從古跡中翻揀出來當賣點,只求能賣錢,只求多賣錢,致使糟粕與精華并行,腐朽和崇高爭列,病態與健康奪寵,什麼“慈禧的魅力在哪裡”,“西施可列先秦七子”,真不知折騰這些陳年舊賬能展示自己多大學問?或許他們就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藏在地下的秘密統統變成出土的文物,自己好捧著做獨家專欄,殊不知,只要方向不對,即使借助DNA基因鑒定解開幾個歷史疑團,那又怎樣?

  真要規勸這些文化人必須清醒地正視我們腳下這塊肥沃的文化土壤,雖然播下種子經過精耕細作就能有收成;但雜草用不著播種,落地即可瘋長,直到把莊稼需要的底肥吸盡,使莊稼無收;可人類的繁衍是靠糧食的營養而非雜草叢生!社會與自然同出一理,而今不少人的視野越來越囿於狹窄的空間,屏蔽了該有的智慧,耽於逸樂,困於所溺,甚至連人自然生態中感悟人生哲理的心境都丟失了。幸虧還有些文化中堅力量一直做著努力,還有一些作家堅守著生活在百姓之間,過著清寒的日子,而筆下的文字是帶著體溫的。

  值得重溫的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仍然感覺到給時下的文化歧路人開出了藥方。文中所提出的“我們的文藝是為什麼人的?”一問,時隔半個多世紀,對今天的文化學者們依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今天的文藝工作者一定要有為“中華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廣大的人民大衆”自覺服務的主體意識,而要真正服務好“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就必須批判性地吸收一切優秀文化遺產中有益的東西。就必須深入到百姓中間,把文化遺產中真正的精華同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構建起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家園。

  我們不要回避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關鍵是要正視矛盾;只有敢於直面現實中的矛盾衝突,再有為人民大衆服務的文化精神,就能激發出解決問題的智慧,就能塑起屬於這個時代的民族文化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