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羅文嘉:民進黨路線選擇與戰略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09-05-08 00:21:44  


羅文嘉正在籌辦“二次黨外雜誌”
 
    針對民進黨諸多病徵與問題 發動二次黨外運動希望重拾信心

  羅文嘉說,他提出“二次黨外運動”概念,是相對於“一次黨外”的概念;“黨外”則是指國民黨以外的所有政黨,也就是所有非國民黨的政治力量。他發起“二次黨外運動”,主要是看到民進黨諸多病徵與問題。

  羅文嘉說,一次黨外的熱情來自於對國民黨一黨專制的強烈不滿,黨外人士的熱情、理想目標與價值都非常清楚,價值就是民主化與政黨輪替。

  經過解除戒嚴,台灣社會力像洩洪般傾洩,工人運動、勞工運動、環保運動等都釋放出來。當時國民黨政府沒有能力因應,民進黨與這些社會力結合,從80年代到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因進步的理念、論述、改革主張與價值一路成長,民進黨的策略及技術都很清楚,對照今天的民進黨在一團迷霧中打轉,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二次黨外”就是要重拾基礎信念。

  羅文嘉說,對照現今黨公職人員的不重視思想、不重視思想討論與宣傳,只看重人頭黨員多寡、權力多寡及眼前利益;重拾思想做為武器,有思想才有信仰及力量。

    民進黨要走中間偏左的路線

  羅文嘉說,本土化是民進黨的價值之一,但本土化無法涵蓋所有層面;台灣社會非常多元,本土化無法涵蓋、回應或吸納社會的多元價值與需求。這可以從陳水扁執政第二任看得出來:扁做了很多本土化措施,選票卻流失很多。這不是本土化沒有市場,而是除了本土化之外,還要有其他價值。現今民進黨要重拾信念,要思考黨要做甚麼理念與路線的政黨。

  羅文嘉說,“一次黨外”運動,結束了國民黨獨裁政治,建立台灣的民主架構;“二次黨外”運動,是要抗衡國民黨一黨獨大,深化民主內涵,把民主內容填充起來。所謂“民主內容”,就是路線問題,環顧世界各國的政治型態,多分為兩大黨:自由與保守、偏左偏右兩大陣營;民進黨現在應該走中間偏左路線,這與民進黨的階級屬性有關。

  羅文嘉說,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及1949年來台以後都是統治集團,到台灣以後更強化其統治集團的階級屬性。而統治集團是既得利益者,反對統治集團代表非既得利益。其次,全球金融海嘯後,民進黨更應該走中間偏左這條路,因為全球化的分工體系,資本不斷流動,但人民與勞動力是無法移動的。這些底層人民被犧牲,台灣資本80%集中在少數人手上,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羅文嘉說,政府原本應扮演資本可移動及人民不可移動的平衡者角色,但是,馬政府不僅未能扮演平衡者角色,反而變成加速資本移動,國民黨的所有政策及資源分配都為資本家利益設計,剩下雞肋、雞骨給人民。

  羅文嘉大膽預估,到今年7月,台灣長期失業人數將逾百萬,對就業及勞動市場產生巨大衝擊,對受薪階級產生很大影響;國民黨沒有能力處理失業問題,就會回到一開始提出的路線問題。

  羅文嘉認為,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不是政治意識形態問題,而是背後代表龐大利益集團,亦即統治集團的利益問題;民進黨要站在哪個階級說話呢?當然是受薪階級、傳統農工階級及白領階級,這些都是不可移動的勞動力,民進黨要站在這群人的立場為其代言,民進黨要走的是“中間偏左”的進步路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