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日本文獻看南京大屠殺

http://www.CRNTT.com   2009-05-11 10:47:18  


  
  隸屬於上海派遣軍第九師團的步兵第七聯隊,在12月7日到13日的“虜獲表”中“俘虜”無一人,而“敵人弃尸”505具,就當時投降接踵而至的情况說,無一活口,一定是因爲第七聯隊“不留俘虜”。在第七聯隊12月13日、24日《南京城內掃蕩成果表》之二中,“敗殘兵”的“刺射殺數”達6670人,而俘虜也沒有一人。《步兵第七聯隊作戰命令甲第一一一號》明確命令“將敗殘兵徹底地捕捉殲滅”。“殲滅”之意可含俘獲,但將以上命令和結果兩相對照,第七聯隊在攻打南京以及城破後在掃蕩中的“殲滅”指的是肉體上消滅,應該沒有疑問。而且,13日南京失陷後中國軍隊已放弃抵抗,被殺人數反而大大超過了之前,除了屠殺俘虜,也難以有其他解釋。 

  上海派遣軍第十六師團是進攻南京的主力部隊之一,其屬下步兵第三十三聯隊,在《南京附近戰鬥詳報》中稱: 

  (13日)下午2時30分,前衛的先頭部隊到達下關,搜索敵情的結果,發現揚子江上有無數敗殘兵利用舟筏和其他漂浮物流往下游,聯隊立即組織前衛及高速炮對江上敵人猛烈射擊,經二小時殲滅敵人約2000。 

  在同一詳報的第三號附表的“備考”中記錄了12月10日到13日包括“處決敗殘兵”和“敵人棄屍”兩項的屍體6830具。同屬於第十六師團的步兵第三十八聯隊奉命對城內“徹底掃蕩”,12月14日的《南京城內戰鬥詳報》的附表雖未如第三十三聯隊、第七聯隊等詳列“敵人弃尸數”或“刺殺敵人數”,但在“(五)”中明確記載了“全殲敵人”。 

  隸屬於第十軍的第一百十四師團,在12月15日戰鬥詳報“附表第三”中記“敵人棄屍”共6000具,而在“附表第一”日軍傷亡之一、二、三分表中死亡者合計爲229人。 

  隸屬于第一百十四師團的步兵第六十六聯隊第一大隊,情况也相仿,12月12日攻入南京前日,“斃頑强抵抗之敵兵700人”,而自己只死了9人。同大隊在12月10日到13日共死17人,而被殺之“敵”則多達80倍以上,達到約1400人。 

  隸屬於第十軍第六師團的步兵第四十五聯隊第十一中隊在江東門的“遭遇戰”中“斃敵”3300人,而己方死傷相加僅80人。不僅在江東門,據第六師團“戰鬥詳報”記,第四十五聯隊第二第三大隊、第十軍直屬山炮兵第二聯隊之一部、第六師團騎兵第六聯隊之一部在從上河鎮到下關的整個戰鬥中,不僅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擊敗了中國軍隊,而且“斃敵”11000人,而己方“戰死”僅58人,約190比1。 

  上引材料有兩點非常值得注意,一是只有“敵人弃尸”而沒有俘虜,一是“敵人弃尸”數量與日軍死亡之比例極其懸殊。在對壘的兩軍中出現這樣的情况,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武器裝備差距過大,一是一方是已放下武器只能任人宰割的俘虜。當時是哪一種情况,因材料俱在,幷不難證明。比如上述第四十五聯隊的江東門之戰,不僅是“零距離”的“白刃戰”,而且又持同樣的武器。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上村利道大佐,12月26日參觀挹江門南側高地的防禦設施及富貴山炮台,對地下掩體設施的規模壯大“深爲感嘆”。同是這位上村利道,在次年(1937年)1月6日去第十六師團參觀“虜獲兵器試驗射擊”後,留下了這樣的日記: 

  下午作為殿下的隨行去16D(“殿下”指上海派遣軍司令朝香宮鳩彥中將,“D”為師團之代碼——引者)視察虜獲兵器的射擊。自動步槍、步槍、手槍、LG、MG(LG指輕機關槍,MG指重機關槍——引者)、火炮等良好的裝備,决不亞于我軍的兵器,令人感懷。 

  參謀本部第三課課員二宮義清少佐在赴中國考察後寫的“視察報告”中說:“在近距離戰鬥所用武備上,[日軍]和中國軍隊相比,不論在資質還是在數量上都處於劣勢。”上海派遣軍10月在寶山作戰時,24厘米榴彈炮、30厘米臼炮多次發射出的炮彈都不爆炸,11月渡過蘇州河後,24厘米榴彈炮多次在管內爆炸。不僅重武器,輕武器日軍更沒有明顯的優勢。日軍攻打上海前任參謀本部支那課長、戰爭爆發後任第二十二聯隊聯隊長的永津佐比重大佐,曾因舊式手榴彈質量低劣,每有“不發彈”(擲出後不爆炸),向上海派遣軍參謀大西一大尉大光其火。無獨有偶,10月11日在寶山蕰藻浜一綫作戰戰死的第一百一師團步兵第一百一聯隊聯隊長加納治雄大佐,在臨死前給師團參謀長的信中也提到手榴彈的“點火不充分”。 

  普通武器如此,“高科技”武器也如此。在開戰前夕從德國運至南京,裝備在鶏鳴寺東側高地的電動瞄準高炮,在當時是最先進的,曾使日本海軍航空兵感到很大的威脅。曾任步兵第二十聯隊第一大隊第三中隊中隊長的森英生中尉說:德國對中國的軍援使他感到日本受到的“德國的打擊”。引述此類材料幷不是要證明中國軍隊武備已優于日軍,在總體上,尤其在飛機、重炮、坦克等重武器上,應該說日軍還是占有優勢,但這種優勢的效果主要體現在攻堅戰和遠程破壞上;我在此想說明的只是:在近距離戰、肉搏戰、夜襲作戰上,日軍幷沒有以一當十、以一當百的法寶。  

  所以,在南京周圍敵我雙方死亡之懸殊如此,除了對放下武器的俘虜的屠戮,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解釋。所謂“戰鬥”,所謂“零距離”的“白刃戰”,不過是各部隊爲了邀功的飾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