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09-07-14 10:22:51  


 
               出路在投資

  文章認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必須依靠中國對外投資和貸款的擴大。真正鐵杆支持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且有把握做成的只是總部在境內的中資跨境經營企業。現階段,人民幣升值預期仍存在,預期人民幣升值的境外出口商也願意以人民幣來結算。地區總部在境內的外資跨境經營企業,屬於以中國為經營中心的跨國公司內部貿易,性質類同總部在境內的中資跨境經營企業。非國際貨幣發行國的企業,本來用的就是第三國貨幣,只要人民幣匯率穩定或對其有利,改用人民幣無損其經濟利益。加工貿易兩頭在外,對人民幣結算的意願會高於一般貿易,進料時以人民幣支付,加工三四個月後,出口再收回人民幣。所以,按接受意願強弱,境外進出口商的先後排序為:總部在境內的中資跨境經營企業、預期人民幣升值的境外出口商、地區總部在境內的外資跨境經營企業、非國際貨幣發行國的企業。

  就貿易論貿易做不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跨境資本流動才是大推手。出口導向的國家勢必積累巨額金融財富。日本、德國長期處於淨出口大國,相應地成為資本輸出大國。1965年日本成為淨出口國家,20年之後的1985年日本成為最大債權國,對外金融淨資產1298億美元,1988年就增長一倍多至2917億美元,大大高於列第二位的聯邦德國(2062億美元),再20年之後的2005年則高達18492億美元。1985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為152億美元,1987年為38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位的對外直接投資大國。中國自1994年起連續成為淨出口國,2003年成為資本淨輸出國,2004年對外金融淨資產為2928億美元,2008年對外金融淨資產達到1519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中國的資本輸出主要採取外匯儲備形式,2009年3月底,外匯儲備餘額達到19537億美元。2004-2008年,ODI占中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比例由5.67%小幅升至6%,發展太慢。政府對於有控制權的對外直接投資(ODI)鼓勵了很多年,但鮮有實質性的政策驅動。近年,外匯儲備過多、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始有零散的政策出台。即便如此,也收到了迅即的成效。200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521億美元,增長96.7%,數量占當年外商直接投資(924億美元)的56.4%,顯示出加快的跡象。貿易流動我們駕輕就熟,資本流動我們畏之如虎。現在到了以資本流動促進貿易流動的時候了。對外直接投資(ODI)和對外信貸,還是解決國內過剩設備(過剩產能的源頭)的好渠道。

                    慎提人民幣國際化

  文章稱,一國貨幣具有了國際間計價結算和儲備投資的功能,就可以稱為“國際貨幣”了,功能越高,程度越深,“國際貨幣”的色彩愈強,這一動態過程就是“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由計價結算功能開始,並選擇了對人民幣比較接受、中國的控制力較強、中資企業及居民較多的港澳地區及東盟各國作為首發地區。這一進程設計是合理的。過早地提國際化,威脅到現有國際貨幣發行國利益,勢必形成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國際輿論和政策環境。

  成為國際貨幣也要承擔很多義務。比如,中國長期人為壓低利率,特別是存款利率。將來境外持有的人民幣多了,人民幣利率再人為壓低,國際上就會有異議。中國不同於美國,對國際負面評論又比較敏感和在意。但人民幣利率提高,又和多年來奉行的以個人財富補貼國有企業和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不一致。還有資本項目開放的時間表,現在也難以確定。

  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所需的諸多條件也不是雷打不動的。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經濟發達國家的貨幣都成了國際貨幣,只是份額有大有小。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法國、瑞士、日本等後發發達國家的貨幣都成為了國際貨幣。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並不遙遠。關鍵是中國的戰略怎麼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