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發展中國家出口經濟依存預期需下調

http://www.CRNTT.com   2009-10-30 11:39:34  


發展中國家對出口的依賴需要適時減少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訊/不論過去還是現在,出口主導型模式歷來都是亞非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社會經濟進步的主要動力源泉。次貸危機漸近尾聲,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形勢開始出現明顯改觀。與此同時,中國出口經濟也開始陸續接收到發達國家的各種訂單,珠三角等傳統出口導向型製造業基地甚至出現短期性“民工荒”。商務部部長助理魯建華日前出席廣交會時表示,隨著全球市場需求的逐步回暖,原材料價格上升將是必然趨勢,中國出口產品需要適當提高價格。然而,各地出口企業對其回應為“不敢提價”。

  東方早報刊登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陸志明文章稱,這實際上也充分反映了出口經濟實體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不足。究其根源,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復甦前景極可能出現波折、其經濟增長模式由以金融投資為主的虛擬經濟轉向以生產製造為主的實體經濟、對外經貿往來領域由傳統的“資本技術輸出”轉向“產品服務輸出”等因素會對目前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出口產業和外商投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甚至可能影響到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未來的增長路徑。 

  首先,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復甦路徑出現起伏、恢復繁榮景象仍需較長時間,已成為無法規避的事實。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最近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然而美國最大的商業地產貸款機構之一Capmark Financial卻於近期宣布破產,這反映出美國商業地產市場違約問題惡化。此外,由於美聯儲與美政府的放任政策,最近一年多時間內已有上百家中小銀行宣布破產。考慮到中小銀行實質上與地方消費者之間的緊密關係,美國居民就業狀況與實際收入消費能力回升仍面臨嚴峻考驗。如果美國消費者傾向於節儉以償還貸款,或者降低當前消費以應對未來經濟波動,那麼歐美發達國家對來自中國等發展中出口型經濟體的需求將較以往有所保留。事實上,之所以在珠三角等傳統出口型經濟區域出現短期“民工荒”,其主要原因在於企業所獲得訂單均為小額短期,並非能穩定雇傭民工的長期大額訂單。 

  其次,以奧巴馬、薩默斯領銜的美國政府對於金融虛擬經濟帶來的投機風險已深惡痛絕。重歸技術進步、生產投資型的製造業經濟是當前歐美各國政府所傾向的發展方向。而這一趨勢性的變化可能會對傳統發達國家“資本、技術輸出”、發展中國家“勞動力、環境輸出”的世界經濟發展模式產生顛覆性的影響。試想如果發達國家停止了對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資本和技術輸出,那麼對於這些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休克性”的衝擊。 

  文章認為,要想有效應對歐美發達國家未來在進口需求方面的下降,最有力的辦法是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出口附加值,降低對來自歐美發達國家與地區的資本和技術依賴。政府也應將關注的焦點從短期爭執不休的貿易摩擦,轉向引導出口企業建立自身的資本與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