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對海西為何至今沒有積極動作

http://www.CRNTT.com   2009-11-01 00:29:45  


 
  第二,開放服務業。目前大陸方面對於台商服務業到大陸發展仍有眾多法令方面的限制。由於海西與台灣在文化習慣上更為接近,服務業應該可以成為海西對台灣的重要招商項目。由於服務業的投資與經營需要雙方簽署適當的交流架構協議,如果福建省政府可以規劃開放台商服務業的投資與經營,對於台商前往海西投資服務業並擴大製造業經營的意願,應該有相當程度的提升。服務業本身也可以為製造業的增長提供優勢,海西也可以慎重考慮開放台資進入醫療、教育、連鎖超市、以後其它有助於生活優質化的相關服務產業。我們相信,在普遍生活水平提升後,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台商與台胞進入海西,為海西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第三,開放金融業。目前大陸的思維邏輯是,兩岸可以在MOU與ECFA框架下,就金融合作開展談判,在完成 MOU和ECFA的簽訂後,兩岸可就相關的金融經營業務、開放金融市場、加強兩岸金融業的發展進行協商。海西經濟區應該跳過這個思維,以“先行先試”的方式,先建立海西與台灣方面的金融聯繫。金融相關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銀行的開放。由於海西經濟區設立的原本用意之一就是在於擴大吸引台灣資金與人員,所以在兩岸尚未正式開放銀行設立分行時,基於便捷性的考慮,海西可以先放寬對台灣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准入條件與業務範圍,並加速審批台灣銀行業和保險業申請在海西設立獨資銀行、合資銀行、分行或保險公司的城市;支持符合條件的大陸企業到台灣證券交易所或證券買賣中心上市,短期內以海西的企業為主,中長期則以所有大陸企業為對象。簡單地說,把海西發展成為海峽金融特區。

  第四,提升行政能力。走訪福建省一行的感覺,層級愈高的官員對於海西經濟區的角色、功能、任務愈有充分認識,在態度上也是愈為認真。而一些層級不高的人員卻缺少整體性認識。據一些台商告知,相對於其它地區,福建省若干地方政府服務意識並不高,也無法像其它地區提供一條龍式的配套服務。因此,福建省政府應正視政府職能的加強,並加強教育訓練,提升官員素質,以因應海西經濟區的需要。

(作者張亞中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