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天然氣定價改革 漲價有理嗎

http://www.CRNTT.com   2009-11-19 11:45:19  


真要搞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只要和国际价格差不多就谢天谢地了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訊/《中國青年報》今天刊登評論員于德清的文章“駁天然氣定價改革的漲價有理論”,作者表示,“當前,中國的天然氣和成品油價在壟斷操控下已經不算低。如果真要搞能源資源價格改革,那麼最直接的效果就應該是把這些產品的價格降下來。大家也不需要政府補貼下的低價,只要和國際價格差不多就謝天謝地了”。文章內容如下:

  日前,中國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工程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楊建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專訪時透露,目前發改委關於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具體方案正在討論中,討論完成後會盡快上交國務院批准。不知道這個天然氣價改葫蘆里賣的究竟是什麼藥,但是,憑我們多年來“被價改”的經驗判斷,也能猜到要漲價。價改方案雖然還沒有批准,天然氣的批發價已經上漲了二成,有些城市已經面臨著斷氣的風險。

  在討論能源資源定價機制改革的問題上,有關部門和機構往往在向漲價的方向上鼓吹,“能源價格要反映資源的稀缺性”的說法,說白了就是“漲價有理”。石油、天然氣固然是不可再生資源,但是,其國際市場價格本身就已經反映了資源的稀缺性,為什麼到了我們這裡還要再“反映”一次?當下,我國的天然氣和成品油價格,都已經高於美國。以低於美國的收入水平用著比美國還貴的能源——如果這還不能反映資源的稀缺性,那麼,不知道這些部門、機構和專家們到底想怎樣反映?

  中國的能源價格扭曲,一是因為政府的價格管制,二是因為壟斷。有這兩者的存在,就不能形成真正的市場價格。此前進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就是先例,雖然號稱“改革”,卻既未徹底放棄政府價格管制,也沒有任何打破壟斷的行動。改革之後的定價固然參考了國際油價的波動,不過,最終要不要調整油價還是有關部門說了算。如果真要尋求市場定價的話,加油站就有決定權,何必還勞發改委的大駕半夜為我們上調油價。壟斷是低效率的,所以,成品油和天然氣的成本要遠遠高於國際競爭對手。這就導致即便油價比美國高,但是煉油業務仍在虧損。這種虧損又成為他們享受巨額財政補貼的理由。可是,他們在產油等環節所賺的錢,卻根本不給國民分紅。這樣,能源價格改革實質上是向中石油等能源壟斷利益集團赤裸裸地輸送利益。現在,天然氣又要進行價格改革,千萬別重複成品油價格改革的老路,這種以不打破壟斷為前提的“改革”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而為能源價改鼓吹的“反映資源稀缺性”理論,只是試圖將能源價改與國家發展戰略捆綁起來。當前畸高的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已經高於國際定價,可以說是已經過度反映了資源的稀缺性。如果繼續漲價,只能進一步傷害國民經濟的運行,加重國民生活負擔。另外,通過上調能源產品價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只適用於能源產品價格遠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的情況,也只適用於能源價格被政府管制並嚴重扭曲的情況。

  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的能源使用效率比中國要高很多,其能源產品價格卻比中國要便宜很多。這說明,節能減排的目的完全可以通過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等其他的手段來完成。由“反映資源稀缺性”構築的漲價有理論,完全站不住腳。

  當前,中國的天然氣和成品油價在壟斷操控下已經不算低。如果真要搞能源資源價格改革,那麼最直接的效果就應該是把這些產品的價格降下來。大家也不需要政府補貼下的低價,只要和國際價格差不多就謝天謝地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