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去俄化 美國中亞戰略目標不變

http://www.CRNTT.com   2009-11-29 00:35:47  


美國在中亞大搞“顏色革命”,擠壓俄羅斯是目的之一。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評論員 齊雲鴻)儘管不同方面對美國中亞戰略目標的歸納存在一些差異,但共同之處居多,離不開推進民主、擠壓俄羅斯、遏止“極端主義”、攫取能源利益等方面。

  美國中亞戰略的首要目標是“去俄化”,排擠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壓縮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對美國來說,從各個方面圍堵和打壓俄羅斯,防止俄羅斯重新崛起,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美國不允許一個地區大國尤其是潜在的戰略競爭對手干擾並阻止其在中亞的戰略目標和政策重點 。美國認為必須增強中亞國家對俄羅斯的離心傾向,填補這一地區的“政治真空”,控制中亞對於遏制俄羅斯東山再起有重要作用。

  這一點也符合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的觀點,他強調美國必須反對俄羅斯為壟斷該地區的途徑而做的努力,因為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惟一繼承者,無論在能力、歷史慣性還是戰略意圖方面,都存在著重新將包括中亞在內的獨聯體地區納為戰略勢力範圍的條件 ,美國不想讓中亞成為俄羅斯新的戰略支點。

  2009年9月,美國雖然遭受“9.11”事件這一痛苦的恐怖襲擊,但對小布什政府和新保守主義而言,無疑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借打擊阿富汗恐怖勢力之機加緊營造有利於美的安全架構。美國控制了中亞地區,無異於一把尖刀插入了俄羅斯敏感而又脆弱的“軟肋”。美國向中亞國家進行軍事滲透主要目的是從軍事上控制這些國家入手,在俄周邊建立“防疫帶”,這樣做也是為了控制中亞和里海豐富的油氣資源及其運輸通道,削弱俄羅斯的戰略經濟地位。對俄羅斯而言,“請神容易送神難”。但俄羅斯不甘就此罷休,隨後幾年努力採取反制措施阻止對美國過度深入中亞並謀求駐軍長期化的咄咄逼人態勢。

  鞏固和維護美國在“泛中亞地區”的安全利益,促成地區國家無核化,尤其要防止和粉碎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蘇聯解體後,美國高度重視推動俄羅斯之外的獨聯體國家實現無核化,不惜花費巨資資助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等國消除核武器。這一戰略在90年代前半期基本取得成功。但美國認為,中亞地區存在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不確定因素。 

  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在阿富汗的塔利班運動發展和車臣民族分立主義的影響下,中亞泛伊斯蘭勢力迅速向極端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方向發展,相繼在中亞製造暴力恐怖事件。近年來,美國與西方聯軍在阿富汗行動愈加被動,塔利班勢力以及“基地”組織活動捲土重來,美國實際只控制喀布爾周圍地區,全國70%的地區難以控制。儘管阿富汗2009年下半年進行有爭議的總統大選,但卡爾扎伊政府控制局勢能力令美國擔憂。

  美國30年來一直對伊朗關係對立。伊朗因其獨特的宗教價值體系、軍事力量以及與中亞毗鄰等現實條件加強對中亞進行的影響,這引起了美國的嚴重不安。美國高度擔心中亞的極端主義勢力與伊朗的滲透形成呼應和支持,因此試圖切斷伊朗原教旨主義勢力在中亞的活動與影響。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