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央行收縮流動性 或存對通脹擔憂

http://www.CRNTT.com   2009-12-28 10:45:58  


收縮流動性防止出現嚴重通脹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訊/最近,央行通過在公開市場持續發行票據和正回購操作,持續10周實現資金淨回籠;同時,新股發行持續加速,機構投資者在年末獲利兌現,再加上美元匯率自12月份以來持續回升,刺激部分海外資金流出等,這些因素,均引致市場產生短期流動性緊張局面。央行緣何連續收縮流動性?證券時報發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文章認為,這是央行審時度勢作出的較優選擇,未來還需相機抉擇,提高靈活性。

  央行或存在對通脹的擔憂

  文章表示,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就是保增長,防通脹。從今年11月份開始,CPI同比增長率已扭轉持續數月為負的局面,鑒於今年信貸超投放的“時滯”效應,再加上如下一些實際情況,央行可能存在著對未來年度通脹的擔憂。

  一是經濟復甦勢態得到鞏固。目前,鐵路貨運量實現正增長、用電量、PMI指數都一致反映中國經濟已開始回暖。在以往每次經濟周期的復甦階段,經濟增長率上升往往帶動通貨膨脹率上漲。當前中國正處在經濟較快增長階段,未來經濟的較快增長可能會伴隨新一輪物價的周期性波動。

  二是當前貨幣供應增速較快是未來通脹壓力的重要基礎性因素。在較高的貨幣乘數條件下,如果基礎貨幣依然保持較快的擴張,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壓力導致大規模資本淨流入,會造成中國外匯占款迅速擴大,增大基礎貨幣的投放,這無疑將成為增大通脹壓力的源泉。

  三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影響國內。明年,隨著歐美經濟的復甦,世界原油需求也會出現增長,因此原油價格繼續上漲的可能性比較大。11月10日零時全國汽柴油零售價上調480元/噸,國內油價進入7元/升時代,再次刷新國內油價史的最高紀錄。成品油漲價將帶動各行業運輸成本提高,進而對下游消費產品價格產生明顯影響。而成品油價格也將對飼料、農機、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產生影響,從而誘發農產品價格上揚。

  四是資源價格改革產生影響。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控中心對全國123個重點城市水價計算,中國供水價格年平均增速在5.49%,污水處理費年平均增長為10.63%。隨著水資源價格改革的加速以及今明兩年將有大量的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預計明年水價將出現大幅增長。

  美持續收緊考驗寬鬆政策

  文章分析,央行連續收緊流動性也是受外圍市場因素影響。17日,美聯儲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但隨後卻表示將在明年取消部分經濟支持計劃,例如美聯儲存在逐步退出特殊流動性工具、收回短期流動性的考慮。這些工具包括:資產支持商業票據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商業票據融資工具、一級交易商信貸工具和定期證券借貸工具。另外,美聯儲還將考慮與其他央行展開合作,聯手在明年2月1日以前關閉臨時性流動性互換安排。

  近幾個月以來,澳大利亞屢屢加息,挪威、越南也在不久前加息,印度也曾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但對於全球影響甚微,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占全球比重較小。而目前美國、中國、日本、歐元區、英國等經濟大國近年來均未加息。不過,占據全球GDP25%的美國如果在明年收緊貨幣政策,勢必引發諸多國家的跟隨。中國出於貨幣政策協調考慮,也會在貨幣政策調整步調上與美國保持基本一致。

  既要保增長又要防通脹

  文章稱,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既要統攬全球經濟金融動態,更要結合中國實際。明年總體還是應當堅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但是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同時要增加政策的有效性和靈活性,實行增長和物價的“雙穩”方針。穩定增長既要防止經濟下滑,也有必要保證增長的合理速度,更應該把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提升上去。穩定物價,就是要立足防止物價和資產價格的過快上漲。

  貨幣政策還應致力於調結構。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重點在於穩增長、調結構、促消費,其中調結構是重中之重,因為調結構不僅關係到新一輪經濟周期中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也能有效防通脹。下一步,貨幣政策微調或應體現在信貸投放的結構性調整上,也就是在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中保增長,提升內力;強化民生,提高居民消費信心;通過信貸支持,促進加快低碳經濟的發展,增強節能減排的能力,為實現中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所作出的承諾而努力。

  貨幣政策退出應先數量後價格。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明年必然面臨擴張型政策退出這樣一個主題和政策任務。當前,央行通過公開市場連續10周實現資金淨回籠,就是明年政策退出的預演,其中表現出來的政策操作特點,很可能在明年還會出現。未來退出的時間、方式、節奏、力度將成為影響明年市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主線。如果外部的流動性增長更迅猛,央行可能會重啟準備金率工具甚至加息。但從時間窗口的選擇上,必須要等到實體面很清晰以後,比如總體經濟增長達到9.5%以上,CPI由負轉正後連續3個月正增長,就業狀況明顯改善的時候才能進行。


首 頁 | 廣告查詢 | 訂閱方法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學術出版社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條款 | 版 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