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要從復甦乏力的日本吸取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10-03-16 10:02:20  


資料圖片:2009年10月10日下午,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出席第二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會談。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訊/“日本所面臨的上述諸多問題未來中國也極可能需要面對。此次日本危機復甦不能與世界先進國家保持同步更是提醒我們,改善人口與經濟結構,鼓勵根本性的技術進步才是未來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主要途徑。”上海《東方早報》今天登載陸志明的評論文章“中國要從復甦乏力的日本吸取教訓”,內容如下:

  中美面臨不同程度的通脹壓力,日本卻依然面臨通貨緊縮,這將推動目前世界前三大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朝不同方向行進。據報道:美日兩大央行3月16日都將召開貨幣政策決策會議,預期在景氣復甦依然疲軟的情形下,日本央行與美聯儲都會將利率維持在目前的超低水平,而在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上,雙方卻有所不同。

  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無疑是基於現實經濟狀況制定的,美日及中國均是在自身經濟復甦境況的基礎上對前期危機援助政策進行逐步調整。經濟復甦狀況越好,則危機退出政策越需要考慮當前和未來的通脹壓力;反之,經濟恢復狀況不理想,那麼次貸危機援助政策的退出就需延後考慮。相對於經濟復甦而言,通脹依舊占據較次要的考量地位。

  從目前的現實來看,中美在危機復甦方面成效較為顯著,除了貨幣流動性充裕、金融市場運行穩定以外,出口與經濟增長等宏觀經濟指標也呈現出顯著的復甦跡象。下一步金融企業機構治理、提升勞動就業、刺激內需等微觀經濟政策將取代前期以貨幣流動性注入為主題的宏觀經濟政策。此外,日趨明顯的通脹壓力也成為中美央行首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不能有效抑制通脹,那麼前期危機治理的成果將極可能付諸東流。

  尤其是在微觀就業領域尚未真正實現復甦之際,通脹壓力不僅將蠶食經濟恢復性增長的收益,同時也很可能導致新一輪以滯漲為主題的“二次探底”到來。因此對於中美兩國而言,後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與依舊寬鬆的財政稅收政策搭配,將是未來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主要方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