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以“制度建設”替代“GDP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0-08-12 08:07:10  


 
GDP增大可能讓中國更脆弱

  從這些視角來看,人們不但不應當對中國成為GDP大國感到驕傲,而是應當對流行很久的GDP主義作深刻的反省。很顯然,快速的GDP增長,不僅沒有支撐中國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設,而是在快速摧毀社會賴以生存的一些最基本的制度。

  近年來,人們開始大量談論GDP主義,但GDP主義並不新鮮,它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產物,或者說它是近代以來所形成的一種獨有的心態。“落後就要挨打”,這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各種精英們的一個共識。儘管衡量“落後”和“先進”有很多指標,包括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地發展,但很顯然人們最終把經濟總量(GDP)抬高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形成了人們所說的GDP主義。這背後一個可能的因素,是因為追求GDP符合各種利益相關者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很清楚,一旦把GDP置於重中之重的地位,那麼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設就不那麼重要了,甚至有意或無意地被忽視。從中國近代史看,各種經濟中心主義發展模式(例如“以鋼為綱”和GDP主義)和制度建設之間總是存在著競爭,但最終都是以前者獲得勝利為結局。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精英開始追求中國的現代化。從洋務運動以來,每一波現代化的重點,無一不是經濟發展和軍事現代化。當然,也不能說精英沒有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在不同時期,也有制度建設的一些努力。但客觀的結局是,較之經濟發展,制度建設顯得困難重重,往往不了了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國都取得了相當短暫而高速的經濟發展,例如洋務運動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很清楚,經濟發展並沒有使得中國強大起來。

  在毛澤東時代的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裡,GDP主義也曾經盛行過。大躍進、大煉鋼鐵、趕超英美就是典型的GDP主義。不過毛澤東並沒有忽視制度建設,在計劃經濟的制度構架內,以毛澤東為中心的第一代革命領袖,以其至高無上的權威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和社會體制。可惜的是,這些制度並沒有可持續性。改革開放儘管是要改革之前的體制,但GDP主義則繼承下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