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警惕廣場協議幽靈游蕩中國上空

http://www.CRNTT.com   2010-09-22 11:34:32  


跟美國人打交道,僅僅出於本國邏輯考慮是遠遠不够的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訊/“世界上最大匯率操縱國的美國要逼中國簽下21世紀的‘廣場協議’,儘管很荒唐,也注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在美國看來,作為敲打中國的一張牌,讓當年‘廣場協議’的幽靈在人民幣上空經常游蕩,說不定既可以達到刺激中國敏感神經的效果,還是一種有效的討價還價工具。”此間《中國證券網》登載經濟學博士章玉貴的評論文章“警惕廣場協議幽靈游蕩中國上空”,其內容如下:

  如何使中國版“廣場協議”最終只是無法實現的幻想,既需要中國不斷壯大的經濟威懾力支撐,更需要國家智慧,需要中國迅速提升對國際話語的影響力和引導力。比如,中國學者為什麼不可以通過扎實研究,經由國際輿論來向世界說明:美國是最大的匯率操縱國?既然美國一直在操縱本國貨幣,中國適當干預人民幣匯率為什麼就不可以?

  跟美國人打交道,僅僅出於本國邏輯考慮是遠遠不夠的。

  在《廣場協議》簽訂25年之際,美國的金元勢力代表一方面重溫當年這紙協議給美國帶來的諸多好處,另一方面又在思考簽訂中國版《廣場協議》的可能性和約束條件。一向不希望看到中國強大的西方輿論近日也頻頻造勢,以配合美國府院給中國施加壓力。看來,正在走向國際化的人民幣,其在升格為國際貨幣本位幣之前,注定要經歷各種壓力與干擾。

  從今天回望當年,被英美輿論視為“過去40年裡最高水準的國際經濟合作”的廣場協議,對實現全球經濟平衡的作用其實並不明顯。筆者更為關注的,是當年美國在西方世界的政策與資源整合能力。眾所周知,1985年前後,美國由於受到另一超級大國前蘇聯的牽制,在國際政治舞台的行為空間受到較大約束;經濟上相對日本的比較優勢也不多。日本在那個時候的國際競爭力一點也不比美國差。日本當時的經濟規模已經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二,而且增長勢頭強勁。無論是以汽車為代表的製造業還是出口,乃至意欲比肩美元的日元,都呈現出咄咄逼人之勢。以至於時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繼任者竹下登在與美國總統裡根會談時都顯得格外自信和神氣。但可能是由於國民性格和地理因素的局限,日本人與美國打交道時,往往精明有餘但戰略意識不足。美國一方面跳開模擬技術專攻數字技術,很快確立了在該領域的全球“一哥”地位,另一方面利用歐洲大國對日本的嫉妒心理,以平衡全球經濟的名義,展開合縱連橫政經外交,在成功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的同時,實現了美國夢寐以求的美元貶值計劃。美國的財赤重負得以迅速減輕,外債的大幅稀釋又讓美國暗爽不已。好在日本的經濟肌體還比較穩健,產業升級業已完成,社會保障體系亦相對健全,否則日本就不僅僅是跌入“失落的十年”的問題了。

  毋庸置疑,日元是人民幣的前車之鑒。站在博弈論的角度,美中圍繞人民幣匯率問題的非合作博弈,對當今世界第一和第二經濟大國來說是很難有最終贏家的。連部分美國人也認為,假如人民幣果真升值20%,其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巨大衝擊最終也會影響美國的出口和在華經濟利益。但是代表美國金元勢力的那部分人是不會在乎這些的。中國也不必一味苦口婆心地向美國人解釋,為什麼人民幣應當保持穩定。美國當然明白,中國製造業優勢和仰賴低成本的出口是經不起幣值急劇上升的,中國並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尚未完成的產業升級,肯定支撐不了人民幣大幅升值帶來的波動。但是,正因為美國對中國經濟的軟肋看得一清二楚,才緊抓人民幣匯率這根辮子不放。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