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充滿符號和密碼的香港墓地

http://www.CRNTT.com   2011-07-14 14:39:23  


 
大理石成為最流行的石材

  歐洲的“墓園運動”又可追溯至法國大革命,當時歐洲也是沒有墓園、墳場(cemetery)的觀念,逝者通常是葬在毗連教堂的葬地(churchyard)。但在大革命中被處決的人多不勝數,教會又不歡迎死囚葬在教堂範圍,最後唯有棄屍巴黎市郊的亂葬崗。直至拿破侖時代來臨,才正視了亂葬崗有辱國體的問題,著名的華麗墓園拉雪茲神父公墓因而誕生。墓園內有綠樹成蔭的大道和巧奪天工的墓碑,成了不少維多利亞時代墓園的典範。

  游Père Lachaise要有心理準備,不是有鬼,而是人氣過盛,只怪長眠於此的名人太多:Jim Morrison(他的墓24小時有警衛!)、Edith Piaf、王爾德、巴爾扎克、肖邦、比才等,如此星光熠熠。繆咏華的《長眠在巴黎:探訪八十七個偉大靈魂的亘古居所》(台灣貓頭鷹出版社)就是介紹這個墓園的精簡讀物。

  墓園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歷史、環境變遷、人口結構和宗教發展,對地質和植物有興趣的人也會發現,墓園確是塊寶地。以香港墳場為例,多年來華人的忌諱令它成了動植物的樂園。不過筆者較感興趣的,還是墓碑的石料和鑲嵌。

  花崗石是香港最常見的石,因此早期的墓碑主要以灰色的花崗石為主,設計也較平面。但花崗石一點也不便宜,於開埠初期是珍貴物資,所以常常出現盜墓的情況。不過由於香港墳場是永久墓地,所以死者家屬仍願意花錢去做一個精美的墓碑。兩次鴉片戰爭後,香港航運業迅速發展,令海外物料變得相對便宜,大理石成為最流行的石材,至1900年,超過一半的墓碑都是進口的大理石做的,而大理石的質地更細致,可雕出更精致的雕塑,不同教會的十字架、不同造型的天使、錨、玫瑰和長春藤是最常見的,各有其象徵和宗教意義。

  墳場是個充滿符號和密碼的地方,要解開個中的秘密並不難。由屢獲獎項的歷史建築攝影師Douglas Keister所著的Stories in Stone - A Field Guide to Cemetery Symbolism and Iconography是一本不錯的工具書,可滿足你對符號的好奇心。

  作者在走訪歐美多個墓園後,收集了350個墓園中常見的符號,有一些在香港也十分普遍,如圓規和角尺代表共濟會成員、錙代表信念和希望,也可代表死者生前是海員,還有斷柱代表死於非命(被暗殺的楊衢雲無字碑就是斷柱)。

  要看更多更奪目的墓園雕塑,就要到歐洲了,倫敦的Magnificent Seven是當中的佼佼者。這七個在倫敦市內的維多利亞墓園,有金字塔、希臘式神殿、哥德式神龕、裸女、小矮人甚至是蛇貓狗的雕塑,還有阿仙奴和利物浦的旗幟,每一步都有驚喜。

  不少墓園每周都有導賞,而啟發Bram Stoker寫下經典之作吸血僵屍Dracula的High Gate Cemetery西區更是每天都有導賞,且要提前一星期預約,東區則可自由參觀,最多人朝聖的莫過於馬克思之墓。由Metro Publications出版的倫敦主題旅遊系列之中,就有袋裝指南London's Cemeteries,精要地介紹了倫敦主要的墓園。

  墓園游在外國流行已久,專門研究墓園和協助遊客游園的書籍愈出愈多。但願我們也能對這些珍貴的戶外歷史博物館和自然保護區有更多了解,愛之,惜之。

  作者:鄒頌華 2011-07-07 03:57:1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